令你震驚的同性戀真相

發佈時間: 2017/01/06

雖然佐治米高不幸逝世的消息已成明日黃花,但透過媒體的挖掘,我們可看到一些關於他性取向的訪問及報道。我在此借題發揮一下,讓讀者了解同性戀的真相及成因。

從古到今,同性戀者多被人取笑甚至歧視,加上教會和許多國家的法律不容許,以及一些報章在跟蹤及揭發某些歌星名人是同性戀者時,用詞多帶鄙視及不敬,導致許多有這種傾向的人不敢公開承認,尤其不想父母知道。像佐治米高直至1998年因被美國加州警方在公廁「放蛇」拘捕後,上CNN電視才承認自己是gay,但一直不敢讓母親知道,因害怕令母親傷心。

上世紀末有更多「出櫃」站出來的非異性戀者標籤自己屬於LGBT群體,即Lesbians(女同性戀者)、Gays(男同性戀者)、Bisexuals(雙性戀者)及Transgender(跨性別者)。一直以來醫學界大多認為性取向是一個敏感的心理問題,故此政府在調查及訪問時能否得到可信的數據來作政策參考,便不得而知。香港民政事務局於2016年3月委託一顧問公司調查市民對同性戀的看法、接受程度及歧視問題,發現有76.5%說從來沒有接觸同性戀者,也許因為很多同性戀者都隱藏得很好,又或被訪者不想承認跟同性戀者認識。與同性戀者認識的受訪者中,超過七成接受同性戀者;但如果是家人,接受程度則只有40%。所以佐治不想母親知道他是gay的,實在是太清楚了解家人的偏見。

其實同性戀者或LGBT的問題不是簡單的愛上同性及情慾的問題,而是本身男女性賀爾蒙,包括睾丸酮、雌激素、孕酮等分泌是否正常;因為人類的行為喜好、心情及性格實是被身體內的賀爾蒙所支配。如男性若有太多雌激素,行為便很「乸型」,更嚴重的會要求做變性手術。醫學界較少研究同性戀的問題,因為大多以為那是受心理因素影響的行為問題,所以網上很少醫學性的介紹。

在我看過的著作中,比較詳細可信的是美國Rockefeller University教授Dr Donald W. Pfaff所主編一書五冊的《Hormones, Brain and Behavior》。書裏解釋了性傾向的生理因素,更有分析費洛蒙(pheromone)如何刺激動物的性慾。算是這方面研究的權威。

我認為孩子的行為或性傾向是否正常,其實要追溯至嬰兒出生前及出生後的腦下垂體、下丘腦、生殖腺、腎上腺是否健康正常,若有問題便反映出母親在生育前的子宮健康情況及飲食習慣不佳。你有否留意到一些東南亞國家,如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越南甚至印度等地,比較多變性人及同性戀者,這可能和當地的食水及食物受到化學污染有關,尤其是有化學工廠的區域,令孕婦胎兒受到損害,內分泌系統出現問題,影響到嬰兒成長後的發育及智慧。

但不可不知的是,有些行業為同性戀者所壟斷,尤其是時裝界,很多國際著名設計師如Tom Ford、Marc Jacobs、Alexander McQueen、Gianni Versace、Yves Saint Laurent、Calvin Klein、Karl Lagerfeld、Michael Kors、Coco Chanel、Jean Paul Gaultier等都是gay的。有人說笑謂,在時裝界若你是「直」的便會被人歧視!

撰文: 梁柏濤 美國自然醫療學會(1999)核准執業醫師,著有《令你震驚的健康真相》1(27版)及2(22版)
欄名: 健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