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續談三陰性乳癌

發佈時間: 2017/02/07

早前撰文談到三陰性乳癌,以及患者小雲的故事,本文再分享更多相關的資訊。

三陰性乳癌指除手術、化療及電療外,其他治療方法(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都不適用的狀況。醫學上,乳癌有兩種受體(女性荷爾蒙及HER2),故可以針對性藥物進行治療。三陰性乳癌則指抗荷爾蒙藥、抗HER2藥均不能應用,手術後的輔助治療只可以是化療,即三種受體都不存在。

三陰性乳癌佔整體乳癌的12%至15%,其較低五年存活率(77%;其他同期數乳癌為93%)、多於首五年復發的特徵,以及治療選擇受限制,令患者承受極大心理壓力。

治療方面,如果發現時腫瘤大過一厘米,即使淋巴沒感染,因潛伏細胞的危機大,醫生多建議做化療。有研究亦說明進行化療的患者的復發機會較少、存活率較高,但化療並非對所有患者都具成效。就術前化療,部分三陰性乳癌於化療後完全消除癌細胞,手術切除的病灶也無癌細胞;部分則在完成化療後,手術割除的腫瘤仍存在,這反映三陰性乳癌的特點為「不存在受體」,惟其病況特質和生物特性具一定差別,詳情有待未來醫學科研找尋答案。

有研究發現,於化療方案中加入白金藥物(如carboplatin)能更有效控制三陰性乳癌。雖然藥效未能全面確定,但亦屬對策之一;另一種名為PARP inhibitor的藥物也有助應付。就遺傳性乳癌,研究發現BRCA1乳癌多屬三陰性,故有意見指可為有關患者進行BRCA1&2基因測試。在三陰性乳癌佔整體乳癌12%至15%的比例中,BRCA基因患者佔3%至5%,顯示兩者並非「等號關係」,患者不應過度擔憂。

醫學科研持續發展、取得突破,我們對治療和藥物懷有期望之餘,亦應推動預防及教育工作,推廣定期檢查及「及早發現,治療關鍵」信息,防患未然。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