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儀
楊美儀

以食療戰勝時差

發佈時間: 2017/03/03

周六有報章報道,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出生的大熊貓「寶寶」,周三回到中國後,狀態基本良好,但對國產熊貓餅乾表現得很嫌棄,還聽不懂中文,對於飼養員下達的四川話指令,沒甚麼反應。目前只好由中、美兩國飼養員共同餵養。

水土不服、受時差困擾,沒甚麼出奇吧!人類跟所有哺乳類動物一樣,動物體內也有生物時鐘這回事。我們體內時鐘不能配合所在環境的變遷,因而產生不適感,稱為jet lag。從華盛頓飛中國要十多個小時,才過了三天,一定很疲乏沒胃口吧!那些媒體硬要說成寶寶嫌棄中國似的,簡直討厭!

許多乘搭過長途飛機的人都明白「時差困擾」是甚麼一回事,有些人說年紀愈大,受時差困擾的時間愈長。但關鍵不在於年齡,手抱的嬰兒也會有此jet lag現象。

我曾替《瑞麗》雜誌以2008北京奧運為題寫了一個專欄,探討健兒們抵達北京後如何恢復身體狀態,投入競賽。我取得美軍沿用至今的一套抵禦時差困擾的方法,主要是從飲食入手去調整體內時鐘。試想軍人去打仗,由到埗一刻已是戒備狀態,怎可能jet lag?出國作賽的運動員抵埗後即投入操練,要保持充沛精力面對傳媒追訪及為出賽準備,怎可能停下來休息呢?

美軍是靠食療法去熬過時差的,這食療法是參考自列根總統的私人醫生。美國國民防衞人事科曾展開橫越九個時區的測試,亦證實有效。戰勝時差困擾有幾種方法,但食療法是最有效的。我們每天進餐時間大致相同,當我們進食食物的同時,也傳達訊號予身體,是甦醒還是準備睡眠的狀態,藉此修正體內時鐘的周期。究竟是甚麼食療?篇幅有限,真討厭,惟有下周再續!

(本欄逢周四、五刊登)

撰文: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 HerbalGram創立人、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
欄名: 緣來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