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有樓才有安全感?

發佈時間: 2017/03/15

有樓才有安全感?

上日提到,香港的樓市又再癲起來,政府所出的「辣招」,在市場稍稍適應後,已不感到「辣」,不論新盤或二手盤,也不論大、中、小型單位,樓價都屢創新高,而且成交宗數也回復高水平,尤其是二手成交。

姊妹們,上日我問到,樓市會去到幾盡呢?這個問題,我也沒有底了,因為現階段的樓價,已脫離一個普通打工仔的負擔能力,更甚的是,已有點扭曲人性。

早前電視台一個真人騷節目,播出了幾位港人在樓價高企下的各種心態,最經典的當然是那位認為「有樓有高潮」和「無樓咪白撞」的姊妹。更甚的是,她把「樓」的定義指定為2,000呎的大宅。對於一些連300至400呎樓也買不起的年輕姊妹來說,實在情何以堪呢?!

高樓價之下 人性已被扭曲

這位港女的理據是,有樓才有安全感,而安全感則容易讓人產生高潮。我在本欄開張當日寫過一篇題為「有錢就有安全感」的文章,現在看來,我應該將之改為「有樓才有安全感」了,因為樓價升幅比起現金高得多,有錢在手,很大機會跑輸通脹;但有樓在手,則可以安居樂業!

對於目前的樓市,以及社會這種風氣,我是感到很不安的,因在高樓價之下,人性已不斷被扭曲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所謂「納米樓」的出現。

由於樓價不斷攀升,早年傳統規劃面積的物業,絕大部分年輕人都已負擔不起,發展商惟有不斷修改中小型單位的定義。當我還為我的自住物業奮鬥時,那時的上車盤,實用面積大約是300多呎。

但不經不覺,原來現在的上車盤,實用面積只有約200呎;最近我看報紙才知道,最新最細的上車盤只有128呎,連一個標準車位都不如。這類「劏房」式的小型單位,住進去之後還有甚麼活動空間可言呢?難道每天回到這個「家」之後,就只有睡覺這回事?人生就是如此?

本來的舊樓面積,因為樓價升到一個高水平,年輕人只可以望樓輕嘆。要令他們可以「上車」,惟有削減樓宇的面積,令到樓價可以維持在「可負擔」的水平,用樓宇面積去遷就樓價,這正是樓市狂升之下的怪現象。

另外,我聽過,有些年輕夫婦結婚之後,仍然各自住在父母家,因為他們買不起樓,而各自的父母家也不算寬敞,惟有暫時「屈就」一下,各自住在自己父母的家,等再儲多些錢才搬出去,夠錢就買樓,不夠就租住先!姊妹們,這還算正常的婚姻嗎?

或許會有人說,雖然樓價急升,但仍很多人買得起樓呢!即是說,樓價還未完全脫離市民的購買力呀,這又讓我想起另一個扭曲人性的現象,就是所謂的「買樓需父幹」。

子女負擔不起 只能靠父母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或見過,甚至是親身經歷過靠父母付首期才能買得起樓的例子。我形容,這是透支了兩代人的賺錢能力才能買到樓的怪現象。本來,自己的安樂窩,理應由自己儲錢去買的,但一方面,由於父母輩已供滿了自己的物業,甚至還有一些老本,眼見樓價升到「無朋友」,惟有出手協助自己的子女「上車」。

姊妹們,這不是樓奴,還是甚麼?

除此之外,早前我在本欄也提過,自從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後,當很多年輕夫婦有幸買到樓的時候,都不敢再用聯名方式持有該物業了,因為擔心日後要買第二個物業時,要付額外的印花稅。於是便選擇以其中一人的名義持有物業。

本來,二人以聯名方式持有物業是順理成章的事,也最能給予兩人安全感的事,但在樓市辣招的「困擾」下,大家只好選其中一方來持有物業,這不是扭曲了人性嗎?關於樓市的種種,下次再談。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