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
黃雅麗

消失的觀眾

發佈時間: 2017/03/24

上周提到,我本已甚少收看電視劇,登記成為Netflix用戶一試後,才發現可堪追看的高質電視劇這麼多,從此欲罷不能。Netflix採訂閱制,香港觀眾每月付出68、78或98元,便可無限量收看其平台上成千上萬的原創或外購劇,而且隨時可看,不受地點或時間限制。不但上台超容易,終止也非常簡便,只要上網取消便可,輕鬆一刀兩斷,不會出現類似「cut唔到有線」的痛苦。全球超過9,300萬人已成為Netflix訂戶,該公司去年收入達83億美元。

這邊廂Netflix吸納眾多煲劇觀眾,那邊廂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亦不甘後人,最新的全球訂戶達5,000萬名,他們從平台收聽音樂,不必逐次購買單曲或專輯。

Netflix和Spotify的成功似乎反映一種逐漸形成的趨勢︰用戶愈來愈習慣付費購買內容。這習慣甚至有機會逆轉報業的衰退。美國Nielsen Scarborough的一個調查發現,原來七成美國成人有每月閱報的習慣。以《紐約時報》為例,去年11月,他們單月進帳13萬新訂戶,或許和當時的美國總統大選新聞充斥有關。此外,《華盛頓郵報》已轉虧為盈,決定增加60名編採人員。種種迹像顯示,報業似乎重現生機。

免費電視台依賴廣告收入,拍劇以吸引最多觀眾為目的,結果劇集內容日見公式化,流失了不滿足於主流製作的觀眾。新聞網站更不遑多讓,為吸引眼球,「標題黨」橫行,穿插的廣告多不勝數,令讀者生厭。網上廣告令人厭惡到一個點,是單在美國每年便有8,000萬人安裝形形色色的阻隔廣告程式。觀眾或讀者甚至願意付出一點費用,以接收內容時不受廣告阻撓。

綜合用戶開始接受網上付費以及對廣告產生厭惡的兩種行為,新聞網站或電視台或可嘗試從完全倚賴廣告的內容供應,轉型至部分收費、部分以廣告補貼的免費模式,向願意付費的觀眾,提供更適合他們的內容。Netflix和Spotify便是此中佼佼者。如此一來,曾經消失的觀眾或讀者,或有機會重現。(二之二)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黃雅麗 《創業大時代》作者、Central Exchange CMO
欄名: 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