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不應將年金與股票比較

發佈時間: 2017/04/24

不應將年金與股票比較

姊妹們,早前按揭證券公司公布了一些「公共年金」的細節後,引起市民大眾的很大回響。我估計,到日後正式推出時,市場反應會不俗,但到底會否出現超額認購,則暫時仍然難以估計。

我在本欄多次提過,香港政府推出的iBond(通脹掛鈎債券,保證利率1厘),又或者針對65歲以上長者推出的Silver Bond(銀色債券,保證利率2厘),都是長者退休收息的優質工具。

只可惜,無論iBond或銀債,供應實在太少,加上保證利率只有一厘和兩厘(銀債的保證息率為兩厘),更甚的是,兩者的年期都只有3年。用專業的術語,到期之後,我們可能有「再投資」的風險(Reinvestment Risk),即是到時之後,投資者又要搜羅其他債券,有可能,到時的利率水平比現在更低。因此,單靠這兩種債券,絕對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銀髮市場」(未來十年是港人退休的一個高峰期)。

性質有異 投資風險不同

而這一次政府透過按揭證券公司推出的「公共年金」,應該是解決以上問題的一個理想方案。不過,我身邊有些姊妹的第一個反應是回報太低,不吸引,買些優質股退休收息肯定比年金優勝,而且,年金又不能抗通脹等等。我的姊妹Sara就是其中一位。

「根據現時公布,公共年金的內部回報率只有3-4厘,而且,這要80-90歲後才有(根據按揭證券公司公布的資料,這個回報率是以男女預期壽命的年歲為計算基礎)。我就算買盈富基金(02800)也有3厘以上的股息回報,更何況買股票可以抗通脹,以及有機會賺取股價升幅呢!」Sara是資深的投資者,她擅於投資,所以,對於一低回報的投資總是不以為然。

「Sara,妳懂得投資,或者會認為3-4%的回報不算吸引,但對於絕大部分普羅市民,他們不懂投資,如果有一種投資工具,可以長期且穩定地賺取接近4%的回報,我認為已經不錯了。而且,妳用股票跟年金比較是不公平的,正如妳用蘋果和橙去比較一樣,兩者的風險與回報的權衡都不一樣!」聽到我這樣說,Sara似乎明白了政府的立場。

穩定回報 照顧普羅市民

「我明白的,政府要照顧的,始終是普羅大眾,而大部分小市民都是不太懂得投資,所以,出這一類低風險低回報的產品是會受歡迎的!」

「正是呀!但我也想提一點,就算妳這類擅於投資的將退休人士,也不應該把所有資產放在一個籃子呢!我鼓吹的三合一退休方案妳應該記得的,至少要將妳的退休資產分散於三種不同的資產類別,這樣才是真正的投資之道呢!」

「嗯,多謝妳的提醒,那麼,我也可能要認真考慮是否要買一點年金呢,但我還未到65歲,政府還未受我玩呢!」Sara半開玩笑地說。

「如果妳等不到政府的年金,可以考慮私人市場的年金呀!」

「好!等我研究下!」(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