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這塊餅乾不簡單

發佈時間: 2017/05/05

比利時:這塊餅乾不簡單

在不少去過比利時旅遊的朋友心目中,窩夫鬆餅、朱古力、青口配薯條,幾乎是每個人必吃的三種食物!

旅遊故事講飲食,大家可能會覺得太膚淺,但換個角度從文化去看,飲食所代表的可能遠比你想像的多。

要找一種食物代表比利時,Speculoos餅乾可能是當中的表表者。這種餅乾在比利時已流行了數個世紀,代表的不只是宗教節慶、親情與家庭,更可以是歷史、文化和國力。Speculoos是一種在荷蘭與比利時流行的傳統餅乾,它最早出現是紀念聖人尼古拉的Nicholas' day的一種節慶餅,但現已普及到每天的日常食用中。

Speculoos較薄身,表面呈棕色,傳統做法會按聖人、動物、馬車、花籃等圖案形態來做,餅乾常見的大小由半呎到一米多都有。它會先用來做裝飾,到了12月6日,一家人便會把它當甜品分來吃。由於餅乾放置後變得又硬又乾,自然要浸在咖啡裏泡軟來吃。

可能你會奇怪,一塊餅乾也有故事嗎?Speculoos除代表節慶與家庭之外,這塊餅乾也展示出比利時過去的歷史和國力。17世紀初,比利時奉行自由貿易,安特衞普成為歐洲最大的中轉港,南美、印度與非洲的香料、咖啡、蔗糖與可可豆的傳入,發展出一種「異國」的飲食風。烘焙餅乾開始加入肉桂、荳蔻、丁香、薑與白胡椒等香料,由於香料、蔗糖在當時是珍品,Speculoos的「珍貴」就像我們的月餅一樣。現在看來當然沒甚麼,但在50、60年代卻要月供滿一年才能吃到一次。

現代的Speculoos已跟普通餅乾大小一樣了。看了這個故事,下次到比利時旅遊,把它浸泡在咖啡裏再吃,感覺就不一樣了!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紀曉華 設計顧問、美食旅遊家,旅遊節目《紀好世界》主持。
欄名: 旅遊K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