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安胎之迷思

發佈時間: 2017/05/18

現代的準媽媽,時而瀏覽親子網站互相交流心得,當中或會提到有關「十二太保」、「十三太保」等中藥安胎的問題,究竟這些中藥的成分是甚麼?是否每位孕婦都適合服用呢?

清代著名婦科專書《傅青主女科》分別在產後篇及補集中收錄了「治產秘驗良方」、「保產無憂散」及「保產神效方」三條藥方。三方的主要組成均包括當歸、川芎、荊芥穗、黃芪、艾葉、厚樸、枳殼、菟絲子、川貝母、白芍、羌活及甘草共十二種中藥,中醫前輩稱之為「十二太保」,另加生薑為藥引共煎。香港位於嶺南地區,氣候潮濕炎熱,或會在「十二太保」基礎上加多一味清熱中藥黃芩,那就是我們現時通稱的「十三太保」。

根據記載,「十二太保」可以治療胎位不正、橫生倒產,亦有催生、促進順產等作用,適用於懷孕晚期(懷孕二十八周或以後)及分娩之前,以防難產。另外,如出現一些胎漏、胎動不安的症狀,或可考慮服用一劑「十二太保」以「安胎」。由此可見,當母體健康、胎位及胎兒發育正常,實在不必服用「十二太保」或「十三太保」,否則適得其反。

中醫治療妊娠疾病,在辨證論治過程中同時以補腎固胎、健脾養胎、疏肝理氣、養血清熱等法安胎,以求「治病與安胎並舉」。

孕婦切不可盲從亂服中藥,若需要服用,一定要諮詢中醫師意見,減低不必要的風險。

撰文: 官可祈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助理講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中大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