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伊朗今大選 魯哈尼連任有暗湧

發佈時間: 2017/05/19

伊朗今舉行總統大選,結果不僅決定在外交與軍事上的政策,還會決定政權往神權或民主的發展方向。4位候選人中,呼聲最大的為溫和派的現任總統魯哈尼和反美強硬派教士萊希。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對伊朗態度強硬,恐讓萊希有力阻擊魯哈尼連任。

大選原有6人參選,分別為溫和派的現任總統魯哈尼及副總統賈漢吉里、強硬派伊斯蘭教長萊希和首都德黑蘭市長卡利巴夫,以及保守派的前文化部長米爾薩利姆和前工業部長塔巴。卡利巴夫及賈漢吉里本周宣布退出,預期將是魯哈尼及萊希之爭。

撤制裁百姓未受惠

伊朗政策最終決定權在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不過總統可制定經濟政策及處理基本國防外交事務。

今次大選被視為核協議公投,「改革者」魯哈尼任內成功以核協議換取「死敵」美國等西方國家撤銷制裁,以推動經濟發展,成為拉票最大籌碼。西方逐步取消制裁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伊朗的經濟增長率由2013年的負6%,上升至2016的約7%,主因是石油及其化學產品出口增加,惟失業率仍達12.5%,15至24歲年輕人是「重災區」,每三人有一人失業。上月民調表示,72%國民認為核協議未能改善百姓生活,令保守派藉機批評魯哈尼並未爭取到一份真正造福人民的協議。

魯哈尼呼籲選民不要讓「極端主義」重返伊朗,指如果自己被強硬派對手取代,伊朗可能面臨更大的威權統治,嚇跑投資,強調過去4年人民生活水準已經改善,未來更需要投資去解決失業問題。

相對於魯哈尼「走向西方」,國家檢察官萊希被視為哈梅內伊最高領袖繼承人,如他當選將增接任最高領袖籌碼,加上特朗普對伊朗態度不友善,形容核協議是「歷來最差」,又積極加強對沙特阿拉伯的盟友關係,圖遏制伊朗在地區影響力,恐讓選民風向轉往極端保守,萊希並非無勝算。惟他在電視辯論表現遜色,加上被指是80年代屠殺政治犯的「兇手」之一,一直是其政治生涯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