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商場

發佈時間: 2017/06/09

不一樣的商場

今天香港商場設計大多數只着眼於投資和租金回報,售賣的貨品千篇一律,到處都是名店、藥房、金舖和連鎖店。究竟商場建築設計有沒有更重要和長遠的目標呢?或許可以從我們的鄰居汲取一些新思維。

先建構社區再做商場

The COMMONS是位於泰國曼谷市Thonglor區的小型商場,它自2015年落成後就吸引到世界各地的建築師和發展商的注意。這個「另類」商場是由兩位年輕泰國發展商提出,以首先建構一個社區,再做一個商場作為開發概念。建築設計出自當地建築師團隊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的手筆。

整個建築可分為四部分,Market位於建築底部,當中包括食材及廚具商店和美食廣場,是人流較多的地方。由寬闊的梯級和種滿綠色植物的半戶外平台,從地面向上連結各樓層,在每層樓板都打開大小不一的洞口,以吸引人流往上走。中層的Village則由一些小店和共用空間交錯而成。Play Yard位於商場的較高層位置,包括有健身中心和兒童遊學坊;頂層的Top Yard設有戶外空間,可用作廚藝工作坊和露天咖啡座。

非消費空間比商舖更大

商場的最大特色為一半以上的樓面是非消費的共用空間,身處其中,你可以不花一分一毫。這些空間雖然沒有冷氣,但都以開放式立面設計,配合鋼網板外牆和高樓底、綠化和大型吊扇,令空氣對流,在40度的高溫下,仍能感到一點涼意。在特定的日子,商場的共用空間會轉化成大型活動場所,例如剛於五月初舉辦的音樂節,所有表演都歡迎民眾免費欣賞。

改變可從小處着手

要改善香港的商場設計和管理,可先從小處開始,例如盡量容許人流自由活動和逗留,減少不必要的限制甚至驅趕。非消費空間的設計,可以配合園景或半戶外環境,引發多一點可能性。座椅的設置不一定要單向排列,互不相干,而是有多點選擇和互動性安排。

希望我們的商場設計可以早點踏出這一小步。(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黃德明 建築是生命的舞台,在表達和塑造人的價值觀和孕育理想。
欄名: 筆講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