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海底清道夫】 鸚嘴魚顏色鮮艷曾惹「有毒」疑雲 被喻「清道夫」有益生態網民籲停食【專家拆解習性】

發佈時間: 2020/06/08

傳聞鮮色魚多含劇毒,惟顏色鮮艷的鸚嘴魚,部分種類無毒且可供食用,在街市裡不時見到其蹤影。近日台灣有人指鸚嘴魚專吃已死珊瑚及海藻,並排放對生態環境有益的白沙,如同「海底清道夫」,呼籲停止捕撈及進食鸚嘴魚。有魚類專家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近年珊瑚礁白化問題嚴重,影響鸚嘴魚生存,加上全球過度捕撈魚類,建議改為選購養殖魚類。

有網民日前在Facebook以「呼籲大家不要吃不要購買鸚哥魚!」為題撰文,指鸚哥魚(即鸚嘴魚)專門吃白化或死去的珊瑚以及海藻,並排放出有益的白沙,對海洋生態環保有莫大幫助,甚至稱牠「是很重要的海底清道夫」,逐呼籲當地政府部門教育漁民和釣客不要釣撈鸚嘴魚。

{{hket:inline-image name="FISH.jpeg"}}{{/hket:inline-image}}

有網民呼籲停食鸚嘴魚。(網上圖片)

早前本港有市民曾以100元購入7條顏色鮮艷的魚,惟有網民擔心鮮艷色海鮮或帶毒性,進食後恐會中毒,又怕誤食「瀕危物種」魚類,影響生態。所幸事主所購買的鮮魚均可食用,其中6條就是鸚嘴魚,雖然顏色鮮艷但沒有毒性。

延伸閱讀:魚市場100蚊買7條鮮艷怪魚 網民憂誤食瀕危魚類恐中毒

專食珊瑚、岩礁上的生物及藻類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繁多,自然界的食物鏈早已分配好牠們生存能量來源,所有生物都各司其職,故實際上所有海洋生物都可以被稱為「清道夫」。而鸚嘴魚主要生活在岩礁及珊瑚礁,以刮食珊瑚硬化物上的生物藻類維生。鸚嘴魚牙齒強而有力,進食珊瑚後會排出白沙狀的骨骸,白沙及其糞便會沉至海底和珊瑚底部,供其他生物居住。

惟他表示,近年珊瑚礁白化問題日趨嚴重,加上全球暖化水平面上升,令珊瑚數量大大減少,繼而影響鸚嘴魚覓食;由於糧食不足,部分鸚嘴魚甚至要被迫改變習性,繼而轉為進食活珊瑚。

專家籲多進食養殖魚

莊棣華表示,全球海鮮濫捕問題普遍,加上新鮮魚無法久存,令魚類消耗量甚高,若不想大量鸚嘴魚等魚類「犧牲」,需從防止濫捕著手。他認為生態資源有限,捕撈者無必要「趕盡殺絕」,消費者同時亦不應暴飲暴食,

「食咗好多之後又要減肥修身,咁係好唔應該。」

他又指,由於本地野生魚類資源非常有限,建議市民可多進食本地的養殖魚類,一來養殖魚的繁殖及成長速度較快,能夠紓緩濫捕問題,二來其肉質一般會較好。此外,市民可改為選購來自內地或東南亞的養殖魚,或進食內地淡水魚。

撰文:黎穎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