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揭人體感知疼痛溫度之謎 美兩科學家奪諾貝爾醫學獎

發佈時間: 2021/10/05

今屆諾貝爾獎得獎名單陸續揭曉,昨醫學獎得主率先公布,由美國科學家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及黎巴嫩裔美籍科學家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奪得,表彰他們在發現人體溫度及觸覺感受器方面作出貢獻,揭示人類感知疼痛和溫度的機制,及隱藏在疼痛過敏現象背後的機理。有本港專家指,有關研究拓闊醫學界對感知機制的認識,有望藉此研發新治療,如治療慢性痛症的藥物。

諾貝爾獎委員會提到,人類感知冷熱和觸覺的能力對生存至關重要,並能鞏固人類與周遭世界互動的基礎。兩人的研究拆解了人類如何啟動神經脈衝,感受溫度與壓力,從而在受到外界刺激後作出反應。

朱利葉斯利用由辣椒提取出的刺激化合物「辣椒素」,誘發人體的燒灼感,識別皮膚神經末梢中對熱力作出反應的感受器,其發現令他早於2010年獲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帕塔普蒂安則利用壓力敏感細胞,發現一款新型感受器,可對皮膚和內臟中的機械型刺激作出反應;有關發現發現令科學界加深對人類神經系統如何感知溫度及機械刺激的機制,用以發展治療一系列疾病,包括治療慢性痛症藥物。兩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890萬港元)。

助研藥物治慢性痛症

港大內科學系腦神經科臨床教授張德輝表示,現時藥物多從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不適感覺,有關研究拓闊醫學界對感知機制認識,藉此研發新治療,調整人體透過觸覺接收的信息量,如中風或四肢麻痹患者,其接觸外界時神經接收太少信息,可研究在神經末端增加送往大腦的訊號以強化觸覺;另可研究減少大腦接收信息,從而減低疼痛或灼熱感。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盧文偉則指,神經綫受創傷或疾病影響,可致神經信息傳遞錯誤如感痛楚,透過發現此機制,可研發口服或外用藥物,針對性改善神經物質傳遞,以治療此類痛症。

今將公布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化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則於周三、四及五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