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糖尿腎 │ 8成糖尿患者不了解腎衰退症狀 易忽略病情 併發「糖尿腎」

發佈時間: 2021/12/13

糖尿病無法根治,有腎病科專科醫生指,約4成患者會併發慢性腎病;每10宗洗腎新症中,便有5宗由糖尿病引起。惟早期「糖尿腎」全無病徵,易被忽略。有調查發現,8成糖尿病患者不了解腎功能衰退症狀,且診症時間短無從向醫生提問。不少患者亦不理解高血糖、血脂及血壓指數與併發症的關聯,因而輕視按時服藥,令病情更難受控。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周振中表示,不少糖尿病患者不理解高血糖、血脂及血壓背後,意味血管、神經受損風險趨增,可誘發中風、糖尿腳及糖尿腎等併發症。他指公院因診症時間短,患者更難掌握各指數與併發症關聯,甚至誤判「食少些藥無咁毒」,以致僅5、6成病人會依時依量服藥,令病情更難受控。

早期微蛋白尿 控飲食血壓可逆轉

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指,比起中風、心臟病,因腎病併發症無即時致命風險,更易受人輕視:「臨床上約4成糖尿病患者併發慢性腎病;每10宗洗腎新症,便有5宗由糖尿病引起。若去到洗腎,病情便不可逆轉,患者無法再工作,生活質素亦大降。」

由於早期「糖尿腎」無病徵,常規驗血亦難成防綫,何說:「即使喪失一半腎功能,驗血指數仍正常,需收集患者24小時尿液計算其肌酸酐清除率,才能偵測微蛋白尿問題。」而民間視作警號的「小便有泡」,已是「糖尿腎」中晚期病徵,「糖尿病患應每1、2年便驗尿,早期微蛋白尿尚可通過飲食、血壓管理等逆轉。」

中晚期「糖尿腎」病徵 ↓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1213OG5-G0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1213OG5-G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1213OG5-G0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1213OG5-G0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1213OG5-G005.jpg"}}{{/hket:inline-image}}

復康會上月訪問153名糖尿病人,受訪者絕大部分在公院覆診,當中84%人因不了解腎功能衰退症狀,難向醫生諮詢。而大部分人縱有心查問檢測報告內容,及相關併發症,亦因診症時間緊迫而未能成功問醫生。另外,當醫生主動問及病情,逾3成人亦因隔數月才覆診而忘記病情變化。

60歲的鍾先生患糖尿病11年,主要在公院覆診。他憶述初確診時,醫生只着他注意飲食和多運動,數分鐘診症時間無暇提及併發症:「我父母都有糖尿病,多年來一直無事,令我以為糖尿僅是『數字問題』。」直至其同事因糖尿病足而截肢,最終搶救無效病逝,他才意識到問題嚴重。

59歲病友劉女士更是出現心瓣毛病後,才發現患糖尿病。「6、7年前我在私家醫院初確診時,醫生有詳細講解風險,加上我有3個堂家姐是公院護士,令我更懂得怎回應才能令醫生明白病情發展。」

醫患溝通 控病關鍵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周振中指,醫患溝通是管理病情關鍵,初確診時醫生便應該讓病人理解糖尿風險,而病人覆診前宜先做「功課」,如記錄最少1周的血糖、血壓數據變化,令醫生可在極短診症時間中能快速掌握其病況。

 

糖尿病 │ 尿酸過高 患糖尿機會高至少2倍 肥胖最大風險因素,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脫芷晴

責任編輯:林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