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罕見病 │嬰幼兒「胎記」多恐患罕見病NF1 全身生瘤損外觀 可致盲變癌症

發佈時間: 2022/05/30

初生嬰兒如胎記過多,或是罕見病「神經纖維瘤第一型」(NF1)先兆。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廖栢賢指,嬰幼兒有超過6個「咖啡牛奶斑」已屬高危,成年後或會惡化為癌症,推算全港有3,000患者,而兒童醫院近年新設的神經纖維瘤門診,正為十多名病童治療。

NF1患者 常見病情發展 ↓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530OG2-G0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530OG2-G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530OG2-G0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530OG2-G0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530OG2-G005.jpg"}}{{/hket:inline-image}}

身兼兒童醫院榮譽副顧問醫生的廖栢賢指,人體內第17條染色體的NF1基因,負責控制細胞增生,一旦有缺失或突變,患者便會生出大量腫瘤,推算全港約有2,500至3,000名患者,他們普遍在10歲前發病,病因未明,「一半或是遺傳,若父母一方有NF1,子女有50%機會有;另一半則是自身基因突變。」

而神經纖維瘤中的叢狀神經纖維瘤(PN),會沿神經呈網狀生長,即使是良性瘤,因多集中在頭頸,會令患者面容及肢體變形,若長在眼周更可致盲。廖說:「約40%NF1患者會有PN,有5%至10%機會惡化為癌症。」

他提醒,母嬰院臨床檢查能有效識別患者,若嬰幼兒有超過6個「咖啡牛奶斑」應留神;若孩子視力突降,極靠近圖書才能閱讀,或是腦內有視神經膠質瘤。他指,兒童醫院近年新設神經纖維瘤門診,約十多名病童正接受腫瘤治療,由腦科、骨科等專科醫生聯合會診,亦收公私營機構轉介個案。他指,NF1可通過基因檢測確診,但不建議一般孕婦作篩查,若對子女情況有懷疑可先求助兒科醫生。

患者易遭歧視

外界認知不足,亦困擾患者。現年19歲的天佑,早於1歲時確診,至4歲行走困難才做物理治療。嫲嫲Joy坦言,當時護士詫異他們「咁遲來」,惟當年醫生只叮囑她「畀心機湊好啲」,沒解說NF1的影響,才誤會孫兒大小肌肉發展遲緩是遺傳病「正常表現」。

天佑稱,因左眼有腫瘤致面部變形,成長期常遭同輩欺凌,讀中四才有朋友,「很多人問我是否跌瘀、撞親,或驚會傳染,我只能耐心解釋。」

神經纖維瘤協會主席Sandy指,NF1患者多是智能正常,惟因外觀飽受歧視,有患者見工時,接待員說「已請人」,實際上公司無撤招聘廣告。家長亦易情緒受困,有病童怕父母擔心,即使有痛症亦隱暪,變相影響治療進度。她指,成年病友常花大量時間在各專科覆診,冀可效法兒科設專科門診;亦冀公院推廣中醫針炙,助患者減痛症。

新口服標靶藥 有效縮小腫瘤

廖栢賢醫生指近年有新口服標靶藥引入,暫時用於不能手術切除患者,現有9人試藥,三分二人反映有效;文獻指用藥6個月可縮小腫瘤。天佑用藥近1年,左面腫瘤縮小,可避免因手術大出血的風險。

 

新冠肺炎 │ 染疫康復重拾運動習慣 宜逐步提升運動量 輕症可先緩步跑,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脫芷晴

責任編輯:林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