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孩子踏入青春期 調整溝通模式

發佈時間: 2016/12/13

青春期的子女,說話行為由荷爾蒙主導,常頂撞父母,媽媽少點EQ也會被激怒。全職母親兼作家林沙剛出版的《當男孩長成少男》,記錄她中四的大仔在四年間的心理成長和媽媽身份的轉變。她謂囝囝青春期的成長過程,令她學會長話短說,給予空間,也不要因孩子的言語而太上心。

林沙(Zoe)正修讀婚姻與家庭輔讀學碩士,她笑言因早在大仔(化名A仔)初小時,已聽過不少過來人父母的經歷,故擔心自己不能應付孩子突如期來的反叛,於是提早研究及作準備。「青春期易受荷爾蒙影響,男女孩子都會突然想保持高度私隱,情緒易波動,也會較沉默,故要很高EQ和同理心。」A仔高小時已開始躁底,升中後變得敏感,她已不可重複小學階段常做的親密貼身舉動,以免惹來反感。「不可在公眾地方叫他『BB』,想去他的運動會當義工或啦啦隊要預先徵詢。小學時他見父母到場會很開心,但中學見到父母來打氣,便看成是對他的挑剔和壓力。」

優雅地離場

母子關係一向親密無間,但囝囝升中後,不再需要親子故事時間,平日放學通常已日落,梳洗後便回房間做功課,她也不用管溫習。「溝通模式由貼身傾談,變成要由臉書去推敲,才能略估到他的近況;有時在臉書上留言勸一句話也要很小心,因會被誤會你在監視他,隨時被unfriend……怎樣溝通他才不抗拒?有時我只能意會,看他眉頭眼額,不斷在變。」

Zoe笑道曾看過有人寫父母面對子女長大,要懂得優雅地離場,她自覺做得不錯。「只發過一次很大的脾氣、哭過一次,也曾生氣到掃書落地,不過都是事態嚴重才會這樣。現在已很少衝突,我也會長話短說,當對方因一句話而開始變倔強銳利,或向我翻白眼表示不耐煩,便要沉住氣。小學時我們習慣無話不談,現在雖則也會約出去,但就改成吃飯、睇戲,沒刻意要談甚麼。男孩子仍要擁抱的,但現在多由我先張開手,他走過來,抱他時他會硬繃繃。我仍要持續抱抱,那始終是表達關心的橋樑。」

撰文、攝影:胡麗珊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K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