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深潛專家陶春輝 闖3000米海底尋黑煙囱

發佈時間: 2016/09/23

原來海底也有「黑煙囱」?說來有點難以置信。其實黑煙囱是地球深部噴出來的熱液所形成,是研究生物起源重要一環,要找出來,非常艱巨,而中國深潛專家陶春輝,正是其中的翹楚,為大眾揭開海底生命之謎。

海底「黑煙囱」的範圍約一百幾十米,埋於深達三千米的海底裏。陶春輝是調查黑煙囱最著名的專家,綽號正是「陶煙囱」。

特徵難辨 間距分布不平均

在深海熱液區裏,無光、沒有光合作用,但竟然有螃蟹、魚蝦等生態活動,與生命起源的環境相近。熱液區是近幾十年來全球科學家樂於探索的課題,陶春輝是在西南印度洋發現黑煙囱第一人。他指出,首先需要判斷哪個地方有。因海底熱液活動不是連續分布的,就像長城,而黑煙囱就像烽火台。「一百公里或幾十公里才分布一個,也不是說很間距分布的。」他說,黑煙囱的熱液往外噴,熱液有幾個特徵:一個是溫度有點高;一個是濁度,因為裏面含礦物質;另一個氣味,比如說有甲醛氣體、硫化氫氣體,辨味不一樣。根據這些特徵,從傳感器探測到異常。他尋找煙囱的三部曲:首先,你要找到煙。第二,你要確認煙囱的小範圍。第三,要把煙囱口拿起來,難度更大。

陶春輝最初是從有纜及無纜潛器去觀測,後來他四次乘坐蛟龍號下潛觀測。兩者有何不一樣?研究海底熱液活動經歷幾個階段,他說,推動國家的深海技術非常重要,且要求非常高。

逐步實踐 推動兩項新技術

首先,你要進行水下精確的定位。第二,你能高度有效地進行採樣、觀察,所以之後研發了帶纜繩的遙控機器人。「2008年,我們在東太平洋第一次成功,就是用機器人進行錄像,觀察到黑煙噴噴的。這是我們第一個推動的技術。」接着,第二個技術是蛟龍號。「這個你真的能下去,就像你在飛機上或是從照片上看廣西的石林,和你自己到石林裏去看,是完全不一樣。」

沒有看過黑煙囱,但親自下潛去找,感到冒險嗎?陶說:「我們去之前,都是做好心理準備的,會有預案,不會慌。」

陶春輝將出席團結香港基金「創科博覽2016」,於本月三十日下午六時半在會展演講,題為《深海奇幻》之旅,將進一步細訴箇中的苦與樂。

海底壓力 流體高溫 深潛探險兩大考驗

陶春輝說,任何科學探索都有探險的過程。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首先,要克服深海壓力。「我們現在進行大洋的調查,深潛更危險。三千米就是有三百個大氣壓,潛器就要承受這大的壓力。」

第二,就是洋中脊地形非常複雜,從煙囱冒出來的流體溫度又高。「三百、四百多度,一旦碰到玻璃觀觀景窗,肯定要破掉,我們要完蛋的。」這對深潛技術是個重大考驗。

撰文:廖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