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爭奪戰

發佈時間: 2016/09/21

現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將於今年底卸任,其繼任人的爭奪戰已經展開,更出現了兩個新情況。

第一,聯合國明確表示鼓勵女性參加競逐,故九名候選人中就有四名女性,包括曾任保加利亞外交部長、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曾任新西蘭總理、現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行政官克拉克;現任摩爾多瓦外交及歐洲一體化部長蓋爾曼;以及現任克羅地亞外交部長皮習克。快將結束任期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也一度傳聞是參選人之一。這跟全球女性參政的大趨勢脗合,反映女性在政治上的角色正不斷加重。

第二,聯合國成立70年來,第一次修改秘書長的產生規則。以往由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閉門投票,得到共識後再向聯合國大會推薦;現在則改為公開競選,候選人需要在接近200名聯合國會員國代表面前唇槍舌劍,才可以進入第二關。

按照上述兩項改革,表面上聯合國秘書長經由民主選舉產生,但實際上還有不少約束。第一輪公開質詢和「面試」後,候選人還要經安理會投票,才能成功當選。換言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在這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它們以前是守前門,現在是守尾門,當中也有勾心鬥角、講數和妥協,才能產生新的聯合國秘書長。

聯合國不像歐洲議會,前者只是各國爭逐的角力場,不會開放讓民間社會參與,實力強大的國家仍直接或間接控操聯合國。要找到真正屬於全人類的民主制度,仍是漫漫長路。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劉銳紹 香港電台第一台《藍地球》,逢周一至周五播出,為聽眾帶來世界不同類別知識。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