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白飯難倒我

發佈時間: 2016/12/16

一碗白飯難倒我

年前,朋友生日,我問他想吃甚麼?他說想吃一碗好飯!我投降了。因為在香港真的找不到,但是我仍然在尋找,找一碗好吃的白飯。

聽來有點荒謬,香港本是極佳的白米產地,元朗絲苗據說曾是貢品,余生也晚,未見過貢米,但是小時候仍然可看見米舖(那是米舖多過銀行的時代),在米桶標籤寫上「新花元朗絲苗」字樣,可見五、六十年前,人們仍然標榜元朗絲苗。可惜現在元朗的水稻田和荃圍,不是已變成甚麼山莊,就是變成了貨櫃場,我雖不是原居民,但亦懷念舊日的元朗。

論理,香港以米飯為主食,對飯的要求應該很高,但卻偏偏不是,現在很少人說某飯店的白飯好吃,好像飯已經成為零食,可有可無,人們爭論怎樣煮日本的即食麵,卻不去研究用甚麼米、怎樣煮飯才好吃,真是有趣。

香港人對吃飯太馬虎

米飯其實大有講究,怎可能不認真!怎樣才是好吃的飯?首要用新鮮米,新米最香,但是中國長期貧乏,為了準備救災要有存米,存米變成陳米,陳米很多,所以要用陳米兌新米,這也無可厚非,在吃不飽的年代,有飯吃已經很開心,不管陳不陳。不信?問問那些捱過「每日六両四米」的前輩!此外,陳米也可以作藥用,當然要儲存得好!

太平盛世,當然可以講究一些。看過一齣紀錄片,介紹世界最年長的三星廚,人稱「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他用的米很獨特,六本木的君悅酒店壽司店也想用這種米,但產米的農戶告訴他們:「這種米你們煮不好的!」可見甚麼米怎樣煮是非常講究的。

我多麼希望,香港也有飯店,互相爭奪那一碗令人專程去吃的白飯!(多麼卑微呀!)

除了用新米,怎樣才是好吃的白飯?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而且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追求,而且牽涉到用筷子還是用匙羹來吃飯的歷史--現在韓國人仍然用匙來吃飯,日本人用筷子,中國人吃飯基本上也用筷子(在香港吃「碟頭飯」,只好用匙)!此中故事留待下回分解。我正等待朋友帶來的東北和日本的新米。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