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產科學家陸錦標:科研要親力親為

發佈時間: 2016/01/15

「科研要親力親為。」港產科學家陸錦標,雖出身貧寒,但凡事堅持動手拆、動手做,終成為研究「中微子」的傑出學者,更勇奪被喻為「學界諾貝爾」的2016年「突破獎」的基礎物理學獎。他強調,基礎研究是科學根本,勿因未見實質成果而忽略。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學教授、現為科大高研院訪問學人的陸錦標,與其領導團隊憑大亞灣核電站的中微子振盪研究,勇奪「突破獎」,與日本、加拿大等四組團隊,均分三百萬美元(逾二千三百萬港元)獎金。

中微子是一種基本粒子,科學家最初認為其沒有質量,但後來發現,太陽傳遞到地球,以及大氣中的中微子,部分數量竟「消失」了,遂深入研究。大亞灣核電站就是陸錦標研究中微子振盪的寶庫。陸指,核反應產生大量中微子,遂在大亞灣反應堆附近山坡建立地底實驗室,探討中微子振盪等新方向。他指中微子有三種,具不同特性,「但會互相轉換,就像四川變臉一樣」,其數量「消失」正是由振盪造成,中微子振盪或提供綫索研究宇宙組成,甚至人類的起源。

基層出身 老花鏡製天文望遠鏡

陸出身基層,父親是豉油師傅,母親是鐘點幫傭,一家六口居於木屋,颱風來臨時,一家人出盡法寶防風防水。因家貧,陸錦標自小學懂物盡其用,「包辦」水電工角色,修補家中破損電器、水喉等。

陸錦標最愛每事問,「點解星星會發亮?點解飛機會飛?」科學夢便馳騁於腦際間。只有小六的他,常遙望星空,但觀星望遠鏡價值不菲,他就搜羅老花鏡、瓦通紙等,親手製作兩米長的天文望遠鏡,當觀測到木星等的大行星時,滿足感不言而喻。

愛每事問 感激母親賺少付出多

他靠學貸和兼職讀畢港大物理系,主修粒子物理,畢業後到中學教物理科,「但我不愛刻板工作,我喜歡挑戰。」後得悉到美深造可獲資助,毅然赴美做研究生。現在回想,陸感激母親無限支持,「她受教育不多,但仍以微薄薪金支持我購買課外書和材料。」陸強調基礎研究很重要,如常用的X光和光纖,後來才廣用於醫療上。他期望剛成立的創科局可兼顧基礎研究。

「拆嘢」練解難 年輕輩趨少見

新世代生活質素改善,雖不至於「飯來張口」,但像陸錦標一樣自製望遠鏡已不常見。現於柏克萊分校任教的陸稱,不少新一代美國學生,「動手動腳」拆解物件的能力,已比上一輩差了很多,且有「全球化」趨勢。

他認為,創新必須親力親為,動手拆解疑團,才可真正培養解難能力。陸育有一子一女,他稱,孩子自小獨立,鼓勵其自由發揮。例如其修讀神經科學的女兒,對時裝設計有濃厚興趣,頒獎禮當晚更穿上自家設計的LED燈晚裝裙亮相,更可由手機程式調節LED燈亮度,成功吸引全場目光。

記者:蕭頴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