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釘子戶成功維權

發佈時間: 2016/12/23

美國西部立岩蘇族原住民,因反對興建途經其部落居住地的北達科他州輸油管,從今年四月開始聚集示威,逐漸形成一個面積達1.3平方公里的示威營,是美國歷來最大規模的原住民集結運動。12月初,美國陸軍工兵團叫停了輸油管工程,並要求進行需時兩年的環境影響評估,意味着這場持續了八個月的抗爭獲得重要勝利。

2014年公布的北達科他州輸油管計劃,目標是減輕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工程長約1,900公里,由北達科他的西部油田,跨越南達科他、愛荷華州,再到伊利諾伊州。原定今年底啟用的輸油管,每日最多可輸送55萬桶原油。立岩蘇族早在計劃提出時已反對,因為管道經過部落主要水源歐瓦希湖水底,工程會污染水源,亦會破壞其他文化遺產。

整個工程已完成87%,只剩下如今被封鎖的這段工程,所以石油公司不想更改路綫。支持計劃的人認為叫停工程,是凌駕於常識和法治的政治決定。不過所謂法治亦成棘手事,因為部落和政府看法有衝突。計劃中的輸油管路綫被政府認為是私人土地,但據1851年的拉勒米堡條約,有關土地已授予蘇族部落。20世紀中葉開始,美國政府嘗試以巨額金錢賠償原住民失去的土地,但蘇族拒絕接受任何賠償,因此,輸油管的位置在石油公司眼中是私人土地,蘇族就視之為條約土地。

以往與原住民相關的抗爭,在美國多數不太受公眾重視,這次運動引來大回響,主要靠名人和明星效應。饒舌歌手塔布為運動創作歌曲,廣為傳播;許多名人明星在感恩節時,在社交媒體上呼籲大家繼續關注事件。這次事件有突破,這些名人明星的參與和支持功不可沒。

有人認為,這次抗爭為未來美國環境保護運動帶來啟示。立岩蘇族以自己的身體捍衞自己的權利,揭示法律權利的真面目,不單只是空白承諾,而是包括了安全食水和社區自決這些實質的保證。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善茗 香港電台第一台《十萬八千里》,逢周六上午11時播出。新聞裏,有知識,60分鐘走遍世界。
欄名: 《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