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股「跌」

發佈時間: 2015/08/24

上周五道指、標普、納指均跌逾3%,再加上中港股、歐、亞股俱跌,是否可以叫環球股災,不重要,環球股「跌」已是事實。更關鍵的是,這個跌會否持續,會否擴展到其他資產,而更更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持有這些「跌」或「將跌」的資產。

是甚麼促成這環球股「跌」?是「匯」,而匯的背後則是「息」。奇怪?為何股跌不因股起,而由「匯」、「息」起?

在平常時期,股升、股跌,俱由股起,如股之市盈率、派息率等,但在非常時期,股之升跌,就非由股主宰,而是由其他因素了,詩句:「陸沉未必由洪水」,說出了這認識。

上周,筆者一眾文章,包括:「人仔參戰」等,都指出了匯對金融市場的重要性,上周六,筆者刊了雷賢達先生的文章,他指出了有哪些資產「將跌」,但要講核心的「息」問題,你就不能不看下文,由前美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所發出的警告: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近日在電視採訪中表示,他認為美國債市正存在一個危險的泡沫。

格林斯潘認為,金融危機之後維持多年的超低利率將不再持續。國債收益率將進入上升通道。債券的價格與利率呈反比,因此價格的下跌可能讓債市泡沫破裂,並使經濟復甦偏離軌道。

這位美聯儲前主席將當前的債市和處於泡沫中的股市相比較。他指出,當前接近於零的超低利率就猶如股市裏虛高的市盈率,暗示了泡沫的存在。

「如果你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債市,用公司市價比去公司盈利這種股票市場常用的思路,去對比債券的價格和該債券的收益(既利率),你也會像我一樣擔憂。」格林斯潘在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網的採訪中表示。

在更早些時候,格林斯潘對彭博電視台說,當前的債市泡沫需要被重視。當前債市的「市盈率」正處在一個「格外不穩定的狀態」。

格林斯潘認為,「正常」的利率範圍應該在4%到5%之間。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008年初之後就始終低於4%。周三上午,10年期國債收益率略微上漲至2.217%。

「錯誤」幣策要找數

筆者於80年初得良師好友張有光(已逝)指導炒債炒金,創立《經濟日報》初期,與張有光合作,寫美債,寫石油,算是對這兩個產品有些基礎認識,對分析金融市場變化有幫助,故大家時不時在本欄看到我對息的看法,其中一點就是:今時只得2%息的美十年國債(見附圖),其息應回升至4%至5%間,這跟格林斯潘上說同,這並不是謂筆者叻,筆者只是講阿媽是女人的簡單道理。一般言,10年美債息(長息)應在通脹率上2%至2.5%,以今時美通脹為1.5%計,10年美債息就應在3.5%至4.5%間,以美長期通脹率在2.5%計,10年債息就應在4.5%至5%了。這是認識債息與通脹率關係的ABC,無大不了。不過,這個ABC認識就被近三任的美聯儲主席所不識。亦因此經他們推行了近30年的「錯誤」貨幣政策,到今時要開始埋單找數。

「錯誤」要用「」號,是因為有不少人因這「錯誤」而發達、受益。一個使你發達的「錯誤」是否「錯」得可愛?

筆者於80年初炒美債時,美30年國債的票面息是8%,10年債票面息好像是6%,於80年代伏爾克接手做美儲局主席後,伏爾克讓美30年國債的市場息高達到15%,美3月期國庫券市場息達21%,因其時美通脹率達13%。這個高市場債息,使到8%票面息的30年美國國債價跌,100元只賣58元(債價與債息成反比走),這個高市場息使美國的高通脹率回下,而美債市場息率亦見回下,讓美經濟回穩並奠立了之後的美國的經濟復甦。

壓低債息減支出

可惜,這個合理的息/通脹/經濟發展局面,由格林斯潘於1986年接手做美儲局後,就受到破壞,格林斯潘為讓美國應付其龐大財赤,自1996年起,把市場息一直往下壓,並將30年期的美債票面息由8%改為6%,這一改可以減少美債的利息支出,債息升1%,會吃掉美國GDP的1/8,美債票面息低了,又怎有買家?只要把市場息壓低便是,當美30年債的市場息只為5厘多時,票面息有6厘的美30年國債就好賣,港府的iBond票面息高於市場息,不也是認購者眾?

由格林斯潘至伯南克,至耶倫,美國市場息愈壓愈低(透過多發鈔票,即發債),錢平了,就會有人借錢去炒賣金融資產,但不會借錢去做實業,因為大家都知,這個靠印鈔票而出來的平錢,一般不會持續十年八載,以至三、五、七年,錢一不再平,做實業的會死得,但做金融炒賣就靠沽得快好世界,所以自2000年以來的每次謂會加息而出來的股跌、股災,都是急得很。因為孖展客一斬倉,必定狠。而這次斬,會不會是把近卅年來的平錢倉也一併斬了。

中國的槓桿(孖展)於6月29日起已逐步在清理中。美股也一樣有孖展,而其額度較2000年的還多,所以美股要下跌也是遲早事,不過這很可能只是個開始。格林斯潘謂:

「長期受壓而在超低位置運行的利率終將返回其正常水平,這將給債市帶來極大風險。利率回歸的速度將是關鍵,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如果美聯儲政策和市場反應過於激進,那將會給帶來更深遠的消極影響」,這對市場的影響會是「不好」的,格林斯潘重申。

一年前,格林斯潘曾在與MarketWatch的採訪中表示,當資本市場泡沫形成的時候,它的發展軌迹不是人力可預測並可控的。

但又是否真的不可預測和不可控?明天續。

撰文: 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電台財經節目主持人
欄名: 政•經•頑石不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