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奮強
林奮強

從「被寵壞」的黃金五年中驚醒

發佈時間: 2015/09/14

從「被寵壞」的黃金五年中驚醒

歷史上盛極而衰的城市和國家例子俯拾皆是:威尼斯、伊斯坦堡、底特律、日本……但能順勢而轉、重建競爭力、浴火重生的鳳凰則寥寥可數。這些舊日的盛城往往被勝利沖昏頭腦,或要維護某些既得利益者,而慣性的僵化思維令民、政、商對巿場趨勢大變視若無睹。當人人都「Feel the heat」時,改革時機已逝,競爭力更強的對手早已全數接收新機遇,除盛城已變過去式外,還接收放棄昔日盛城而另擇良木而居的精英及商家,此消彼長下增强自己的動力,也加速對手滅亡。

而過去5年,港人似乎也被黃金五年(2010至14年)的好境寵壞,形成一定的思想僵化,面對來勢洶洶的衰退也不肯快步作出正面、有力的改進。若未來幾季可能出現的衰退都未能改變這態度,恐怕將會是香港加入「盛極而衰聯誼會」的歷史時刻。

缺乏危機意識 競爭力陷僵化

過去5年,我們受惠祖國結構性增長帶來的機遇,令香港得以在沉淪世界中成為一顆耀眼之星。當各個發達國家長期面對失業、通縮、減薪之苦時,香港卻獨善其身,人人受惠:⑴5年間,10%港人由失業變成全職就業;⑵家庭入息中位數上升三分之一,是香港史上最好的均富成績;⑶綜援受助者人數減少了21%,10萬人因為家人有工作,得以重拾尊嚴;及⑷當全球經濟衰退及赤字連連時,我們的財政盈餘卻屢創新高。

不過在這好景銅板的另一面,香港卻因需求旺盛,但所有商、民用樓宇不足、勞動力短缺而面對長期通脹,人人要忍受加租及一員難求之苦。過去幾年,全球需求近乎零增長,有貨沒人買、有人才卻沒人請,因而面對通縮威脅,我們卻完全沒有迎好而上,投資這盤明明能愈做愈賺的生意,造大造好;為年輕人的上流力、為社會贏取更多資源來照顧與日俱增的長者、為老中青三代人作出最好結果的投資決定。

過去5年人人飽暖,全民就業,我們全沒思考要做甚麼來鞏固這個好勢頭,反而日益聚焦政治而非經濟民生之上,更出現「不做對的,只做易的」行為。例如零售總額5年增加80%,但零售面積同期只增加1%,沒有政黨、議員、傳媒,為我們爭取興建商場,增加就業、加薪機會和生意;反而本末倒置,嫌生意太多,有議員及傳媒更鼓吹本土為上,高調提出「趕客」。他們更將「發展」二字妖魔化,而把因沒有或不夠發展而引伸出來,諸如高樓價、通脹、領匯等問題都「賴」在內地人身上,民生經濟事事政治化,幾乎凡事都司法覆核,令製造土地、增加硬件的計劃舉步維艱。

邁結構性轉變 應拓高科技經濟

若民、政、商三個可幫香港增加競爭力的界別,其中任何一個缺乏對我們前途全面、客觀的認知,該界別定會阻礙香港順勢而轉。目前認知最不足的是市民,其次是政府、商界。700萬港人有責任多替家人和社會想一想:未來5至20年,幾個巨型的環球結構大勢,將會把現在的盛城重新「執位」,而只有少數能駕馭人口老化、債務負擔,又能繼續支持高增長的高科技經濟城巿,才能為巿民創建人性化的安樂窩。

過去5年的經濟表現證明香港合資格進入盛城爭奪戰的決賽周。若港人仍沉醉於黃金五年的好景,連衰退都未能讓我們驚醒,從而清晰、冷靜、客觀、誠實地為自己、家人、社會的前路做建設性的策略部署,我們只好為香港盛極轉衰的關鍵時刻,下個「死於安逸」的註腳。

撰文: 林奮強 HKGolden50 香港黃金五十 創辦人
欄名: 盛衰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