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電視新世紀

發佈時間: 2015/09/25

「這個年頭還會有人看電視嗎?」在不少數位營銷座談會場合,常常聽到講者如是說。

我對這種反問其實有點反感,因為在座的我,還是很喜歡看電視啊。問題是,這個年頭電視的定義是甚麼?手機、平板電腦、電腦、接駁了機頂盒的大電視,由這個屏幕跳到那個屏幕,通通都是我的電視。

我最愛看清談節目,卻絕不會看《今晚睇李》,Jimmy Fallon、John Oliver、Stephen Colbert、Jimmy Kimmel等節目的精華片段,隨時都可以直接在YouTube看到,串流往大電視,畫質可達720HD,近期美國總統大選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的唇槍舌劍,來到這些節目都變成精采的笑料。

話說回來,當香港傳統電視局面繼續是死水一池之際,透過互聯網廣播內容的OTT(Over-the-top)平台,戰幔已展開,除了HKTV,接着有財雄勢大的LeTV,還有事先張揚的Netflix和20世紀霍士,說時遲那時快,Now TV和TVB也嚷着要加入戰團。

最近有某廣告業界雜誌問我對OTT的意見,我卻慨嘆廣告人只想着有甚麼新媒體可以賣廣告,反而忽略了若要在OTT平台上打廣告,大家做了這麼多年的30秒電視廣告片還奏效嗎?

執筆時,見行家替AIA拍了輯長達八分鐘的形象廣告,據說不消24小時,網絡瀏覽已接近200萬,相信品牌應有在網絡媒體作一定投資,但大台暫時「無份」。

又有業界中人認為,OTT的出現只會改變部分觀眾的收視習慣,對大台的影響不大,但需要知道,除了逐漸捨棄傳統電視台,電腦手機才是他們的電視機的年輕人們,消費能力較高的成熟群組,都將會是OTT的鐵膽觀眾。據ComScore今年七月的最新統計,港人每月觀看的網絡影片多達十億支,每月所花的時間近24小時,這些數字還未包含手機。

從前針對高收視及黃金時段的廣告投放模式,將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大數據,針對消費者的興趣、習慣、觀看時段等資料進行精準營銷,甚至是預測潛在消費者的購買動機,除了精準投放,廣告內容也可能要進行細分,達到更針對性的效果。(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Rudi 路迪涼 進擊中的社交媒體廣告人
欄名: 進擊中的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