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不止於「紙」

發佈時間: 2015/10/23

近期大家都對「紙」媒的前景議論紛紛,我聽後總感到不是味兒。我在想,「紙」只不過是一個載體,新聞內容才是本質,大家又何必拘泥於有沒有「紙」的存在?

報紙最早出現於16世紀,一直都是不少人的精神食糧。但時移世易,這年頭不少人都透過智能手機攝取「精神食糧」,報紙也需要變奏,以另一個形式展現。

實不相瞞,在《晴報》寫這個專欄以來,我都是在《晴報》手機app上讀到自己新鮮出爐的專欄。雖然以年紀算,我應該屬於會在早上拿份報紙閱讀的「那一代」人,但自從手機熒幕變得愈來愈大,我已老早習慣了在手機上閱讀大部分新聞,甚至是在電腦上閱報也淪為次選,更遑論實體報紙了。

不少傳統報紙的變奏,總離不開弄一個網上版,然後製作手機app。有些進取一點的,會再來一點多媒體的網絡內容,以及近年流行於社交網絡上推送新聞等等,來來去去,依然停留於載體的變革。

大部分機構未有把不同渠道,好好地構建成一個川流不息的生態環境,編採仍停留在紙媒的中央廚房,又或者「紙」媒與「新」媒體分家,各有各做。

傳統「紙」媒的付費讀者大量流失,「新」媒體的讀者又不願付費;同時間,前者的廣告收入又未有按比例流向後者,形成了雙失的困局。

我不是傳媒專家,不敢班門弄斧,但我覺得目前大部分紙媒,都未有好好掌握「手機先讀」、「社交網絡」和「數據分析」這三方面的機遇,從而改變新聞內容的製作及推送模式。

這方面的改革說易行難,走得太前或太慢也好像不行,更鮮見成功例子。可是,若遲疑不決,不能下定決心開始改革,只會與讀者的距離愈拉愈遠,最後變成歷史遺物。

淘汰「紙」媒的並非「新」媒體,而是內容的本質及傳播手法未有與時並進。(之一)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Rudi 路迪涼 進擊中的社交媒體廣告人
欄名: 進擊中的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