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19倍年薪買樓 應該計大了

發佈時間: 2016/01/29

雖說「聽故不要駁故」,不過,日前公布的《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當中基礎數據還是有一些值得商榷。

發表報告的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指出,以樓價入息比率(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數)計算,香港自2010年起連續6年,位列樓價最難負擔城市第一名,樓價入息比率高達19倍,即須連續19年不吃不喝才能置業。

樓價最難負擔 港連續6年居首

根據去年第三季的資料顯示,本港樓價中位數為556.1萬元,按年急增14%,但是同期家庭年入息中位數追不上樓價的升幅,按年僅升2%,令樓價負擔能力由2014年的17倍,增至去年的19倍,創該報告設立以來的新高。若以556.1萬元要19年的家庭收入負擔,家庭月入大約是24,400元左右的水平。

唐榮估計,該報告沿用的是香港整體家庭的平均月入中位數(見附表),月入約為25,000元,與上文所指接近。不過,由於包括居住在公屋和居屋的家庭,尤其是公屋,附表顯示去年第三季的月入約為16,000元,理論上難以負擔私人樓樓價,若把這個數據列入排列,將會拉低月入中位數,得出19倍的數據。

所以,唐榮或業界人士計算樓價收入比率,家庭月入多採用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住戶計算,換言之,去年第三季的數字是34,300元,若購買556.1萬元單位,應該是13.5倍左右。

家庭月入 多以私樓住戶計算

不過,這與香港金管局去年的數字又有出入,金管局季報指去年第三季樓價收入比率為15.8倍,計算基礎應該是採用私樓家庭月入34,300元,一個約538平方呎單位(50平方米),樓價則為650萬元左右,平均呎價達到12,082元的水平。

該美國機構,無論採用的家庭月入和樓價均與本地業界有所不同,當然得出不同數值,但香港樓價高不可攀仍是事實。

像以差餉物業估價署季度數字計算,2014年第三季樓價指數是261.3點,升至去年第三季的高點305.2點,一年升幅有17%,遠遠高於家庭收入。以居於私人樓的家庭月入計算,去年第三季較前年亦僅上升8.9%。

據該報告提出的可負擔水平,樓價在家庭年收入3倍或以下屬「可負擔」標準;而佔家庭年收入3.1至5倍則屬於「難以負擔」或「甚難負擔」;至於比例達5.1倍或以上,則屬「極難負擔」。

若依金管局的數據,去年第三季15.8倍,樓價要跌回「甚難負擔」的5倍水平,假設收入不變,樓價應為206萬元,與上文所提的650萬元高位比較,樓價要暴跌68%。

撰文:《經濟日報》專家樓論作者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