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奮強
林奮強

勿讓政治化扼殺民生

發佈時間: 2016/02/01

勿讓政治化扼殺民生

香港的政治爭拗可謂無日無之。筆者向來認為,港人議政論政,鬧得面紅耳赤,最終目的,無非是為了建設文明社會。這應包括:⑴一個讓當政者向選民管治問責的直選制度;⑵發展民生,讓老弱傷殘有所照顧;及⑶促進經濟繁榮,讓下一代過得比上一代好。以上三者缺一不可,亦須均衡發展,社會才可大步向前。但觀乎今天的社會討論,市民似乎獨困在政治的格子裏面打生打死,把民生及經濟發展都拋諸腦後。

事實上,「罷黜經濟民生,獨尊政治爭拗」帶來的惡果,現已逐步浮現。例如,旅遊業僱用大量中低技術勞工,本來着力發展就能令社會均富。事實上,黃金五年(2010至14年)間,香港創造了10%就業職位,入息中位數大幅提升33%,改善貧富懸殊,實現Thomas Piketty夢寐以求,認為資本主義不可能實現的社會均富夢。

盲目排斥內地遊客 經濟受累

香港開埠173年以來,都是中門大開,服務四方客人,旅遊業亦不例外。除「構成安全威脅」的人,各地顧客都無任歡迎。但可惜的是,港人似乎唯獨對內地人反感,更對趕客示威大聲叫好。對比近日荷蘭人向華人淋奶粉的暴民,事後立即便網民公審譴責,我們算得上文明嗎?會感到羞恥嗎?將心比心,港人嫌自由行旅客「拖篋」阻塞地鐵,但這兩年日圓急跌,港人蜂擁遊日本時,難道就不需「拖篋」、不搭火車嗎?如果我們不想日本人蔑視側目近來急增的遊日港人,那為何我們便要歧視內地旅客﹖

知恥近乎勇。若港人仍不知醜,旅遊業的困境就難以扭轉。貝恩(Bain)的研究報告指,組團訪日的內地人上年按年增加1.7倍,香港則零增長;內地人於日本的奢侈品消費更暴增2.5倍,但在香港卻下跌25%。買珠寶、手錶的內地客一去不返,難怪香港的金行、錶行人流冷清,而零售、酒店、飲食、進出口貿易及運輸業則流失了3萬份工作(4%職位),基層生計首當其衝,隨時令黃金五年帶來的均富、新增職位及上流力化為烏有。你會寧可多聽一兩句國語,還是打爛基層飯碗?由此可見,趕客不是說說而已、無關痛癢的遊戲,而是切切實實的拿基層生計來「較飛」!

反對開發土地建屋 人人當災

趕客的人通常亦反對增加土地供應。但明明香港飽受缺地之苦,若不填海造地、開拓新市鎮及發展大嶼山,那麼商業硬件、住宅及民生設施短缺的困境將揮之不去,令本來屬於我們的客源都外流固然不在話下;而夏天飽受木蝨煎熬,冬天則怕染上流感的劏房戶遲遲未能上樓、苦等政府資助安老院舍宿位的長者等到仙遊。執意要保衞一草一木而犧牲港人福祉的人,筆者想請他們撫心自問,可否有虧欠之心?

早前有調查指多數市民贊成全民退保,顯示港人深深希望老弱傷殘都有所照顧。但奇怪地,大家對更切身、更近在眼前的基建撥款(共675億,72個項目)被「為民請命」的政客永無休止的拉布拖延,卻視若無睹。這些工程包括青年宿舍、葵涌醫院重建、和合石骨灰安置所、方便長者外出的升降機塔等,試問有誰不想青年人有個安樂窩,年老的父母得享適切的醫療服務,死後有骨灰龕安葬?連絕無爭議的工程項目都被拖垮時,為甚麼我們仍「粒聲唔出」?

市民縱容政客盲目拉布,惡果是令僱用30多萬工人的建築業面臨手停口停的困境,而各項基建造價亦勢將更貴,浪費納稅人資源。最近更有報道指,幾年前受惠於大量基建工程項目,新入職的建築師起薪點高達每月3.3萬元,然而最近建築項目大減,起薪點已減至2.8萬元。Enough is enough。所有事實都應該有個限度,以上提及所有行業,總共牽涉170萬人,差不多佔全港打工仔的一半!趕客和拉布的人,是時候出來解釋一下,到底他們準備怎樣補償這些無辜受害的人。

獨尊政治事事陰謀 社會分化

我們明明希望下一代得享上流力,活得更有尊嚴,但社會卻往往獨尊政治,以陰謀論論斷一切,把中港經濟融合抹黑。近日政客及傳媒更祭出「一國兩制已死」、「廿三條重臨」、「安插親信」等口號來形容書局店主失蹤、版權條例修訂及港大校委會事務;彷彿香港只有政治,沒有任何迫在眉睫的民生經濟問題,每天報章頭條不是李波、拉布,就是港大,令文明社會淪為空中樓閣,這人禍實令人痛心難過。

當務之急,筆者希望港人能摒棄「惟政治獨尊」及「不理後果」的習慣,以全觀(Holistic)、客觀思維審視香港的政治、經濟、民生問題,均衡發展,惟有這樣我們的老、中、青三代才有一個文明社會的美滿結局。

撰文: 林奮強 HKGolden50 香港黃金五十 創辦人
欄名: 盛衰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