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介紹了一道來自逾百年歷史菜譜的齋菜。該書行文簡樸,如非慣入廚者可能難以明白,現在簡單說明一下。菜譜的材料之下已列明前期準備工夫:油豆腐要先泡熱水、揸乾,去除過多或不新鮮的油味。山竹應該是炸過的腐竹,也用滾水浸軟身。白果肉先泡嫩油。蠔豉洗掉沙後切件,如果蠔豉不大,可以原隻用。香信即薄身香菇,一浸水便軟身,剪去蒂。生筍先出水然後切片。雲耳洗淨浸軟透,剪去硬的柄。生百合洗淨後,撕開一瓣瓣。草菇最好用乾的,洗淨炒過。
做法呢,原文說用熟油四両同燉,現在未必合適,因為百年前人們的腸胃瘦,菜式以肥為貴。現在我們天天大魚大肉,不必吃太肥膩的素菜。可惜不少素菜館仍然遵照古法,非常油多,未能適應生活方式的變化。
我提議的煮法是,在上述材料上加大量黃芽白,即津白,又稱紹菜,橫切幼絲。先燒熱鍋,加少許生油,燒熱後炒香蠔豉,再加筍片、雲耳、白果、百合、油豆腐、黃芽白,加水煮滾後轉中火燉之,水不要放太多因為黃芽白會出水,出太多就不夠甜。夠火候時加入草茹拌勻,再燜一下便可調味(鹽、糖或少許生抽)上碟。
原文有加正菜(即頭菜),我認為不加也可以,加黃芽白可以增加鮮甜味;另外也可加大豆芽,但大豆芽要先用白鑊炒過,汁不要。大豆芽和油豆腐同煮,味甚鮮甜。煮時加入幾片薑,更有助香氣。薑不算五葷,可用。
煮齋菜很多人喜歡加南乳,取其味濃,但我贊同《美味求真》的見解,「切不可用金菜腐乳麵醬等件,嫌其不雅!」我認為這道齋清勝濃。此外,也可以加入浸透的粉絲同煮,煮齋菜的材料很彈性。
上海齋菜:如意菜
除了廣東人的齋菜,上海人過年也喜歡煮齋,其中最著名一道名為如意菜,最簡單的做法是油豆腐煮大豆芽,大豆芽像如意。現在一些上海菜館仍有以油豆腐大豆芽作為冷盤的,那就是如意菜。灣仔老正興未停業前,有一年老闆沈先生就煮了一次如意菜過年,除了油豆腐、大豆芽,還加入了白果、黃芽白、粉絲、冬菇等,非常鮮美,甚至有肉味。問他可有用湯?他說這些材料合煮就自然有甜味,不必用湯。
據說上海人團年要有三種齋,如意菜之外,還有烤麩、八寶菜等。此外,上海的素雞、素鵝、素火腿,可以組合成一道素三樣,另外,素火腿和金華火腿切成片,梅花間竹,鋪成圓形,就成為另一道可口菜--葷素火腿。(本欄逢周一、四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
-
口罩安全|「愛的家」印花口罩含菌量超標12.5倍 海關拘2人檢1510片口罩籲停用 |
|
-
內地搵銀︳鍾麗緹危企2層樓高木凳層層疊 田亮震驚隔空鬧張倫碩:你來試試 |
|
-
麥玲玲舊照出土勁cute被讚靚女 廿歲定50童顏不老:做老婆一流 |
|
-
尿袋爆炸|「尿袋」爆炸起火引致火警 36歲印傭遭燒傷搶救6日不治 |
|
-
蕭正楠話跟埋去│黃翠如傳願隔離34天遠赴大馬 粉絲洗版留言:求你不要來冒險 |
|
-
新冠疫苗|歐盟促阿斯利康用盡產能 填補疫苗供應短缺 |
|
-
「職業治療個人化 提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自理能力」 |
|
-
-
-
「迷你工作室靈活租約 有助彈性創業 疫下殺出新血路」 |
|
-
「類風濕性關節炎致進食困難 注重營養吸收 避免骨質疏鬆」 |
|
-
「註冊藥劑師推介 陳琪、麥雅緻大讚 法國天然療法保健品 預防+紓緩外感初發症狀」 |
|
-
-
「停經針」抑制卵巢功能 未停經晚期HR+/HER2-乳癌擴闊治療方案」 |
|
羅漢齋與如意菜 - 晴報 - 生活副刊 - 飲食 - D160201
晴報,劉致新,醉飽高眠,生活副刊
羅漢齋與如意菜 - 晴報 - 生活副刊 - 飲食
上次介紹了一道來自逾百年歷史菜譜的齋菜。該書行文簡樸,如非慣入廚者可能難以明白,現在簡單說明一下。菜譜的材料之下已列明前期準備工夫:油豆腐要先泡熱水、揸乾,去除過多或不新鮮的油味。山竹應該是炸過的腐竹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1593893%2F%E7%BE%85%E6%BC%A2%E9%BD%8B%E8%88%87%E5%A6%82%E6%84%8F%E8%8F%9C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1593893/%E7%BE%85%E6%BC%A2%E9%BD%8B%E8%88%87%E5%A6%82%E6%84%8F%E8%8F%9C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1590000/1593893/20160201jfn60-181801_20160201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1590000/1593893/
生活副刊
飲食
007
1593893
503
503007013
生活副刊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