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幼兒開畫展 探索過程學通識

發佈時間: 2016/02/03

早前由Bloomkids Creative畫室籌備一年的幼兒畫展「夢想時間綫」,可以看到小朋友的繪畫能力外,更可探索他們內心的想法。畫室總監張定美,希望透過畫展讓大人明白兒童藝術絕不兒戲。

張定美謂畫室以美國《Davis》百科全書主題教案作藍本,啟發創意泉源,令學生學視藝同時也愛觀察,發展創意和思維,而畫展是一次年終總結。其中個別主題較學術性,例如針對蛻變過程以素描作畫,孩子由不同動物百科中,找出自己的喜好,把青蛙、魚或蠟燭的蛻變用畫筆呈現,他們繪畫時會用到明暗深淺等技巧,也學到了通識。

老師啟發觀察

看到一張張出自孩子手筆的蛻變動物畫及玩具海報,真不像來自八、九歲的孩童,其中蛻變畫有明暗筆觸,張老師謂孩子的能力需要引導才能爆發。「美國的百科全書教材是提供參考,在那年紀應教甚麼視覺元素,但老師本身的教學才最關鍵。外籍老師愛用故事,以有趣的身體語言去表達,令小朋友較投入。畫動物時他們一起腦震盪,有些孩子會研究動物,也有人研究女性懷孕,有人畫蠟燭溶掉,堂上放有很多書,他們自己探索,自己構思。」

導師過去一年便曾教他們用拼貼畫創作單車和樂器。這天導師Andrew示範如何以實物教畫單車,小朋友在堂上細數單車上的鐵鏈有幾多節,甚至用手搖一下踏板,再觀察鐵鏈會向前或向後,而老師也會加入圖畫故事,請小朋友說說學單車的經驗。張老師謂平時小朋友看生活實物,若沒有鼓勵轉眼便忘掉,但畫一部車要觀察其形狀、顏色的分配,是耐性的訓練。「我們希望他們把細節畫得仔細,並可以在氣氛上自由發揮,代入工程師的眼睛去營造自己的單車畫。」

研究實物細節

在展覽中展出的玩具海報,呈現不同玩具拼貼,張老師謂20年代的Art Deco風格看似古老,但卻用到最簡單及直接的表達意念方式,六、七歲孩子也能掌握。她笑謂視藝創作是開心回憶,展示作品時孩子有成功感,往後的延伸更無法估計。「我兒子七歲那年參與了畫室的希臘神話作品展,他用海神故事創作潛艇,他不是那類愛雕琢的畫者,但意念很多,那次他真的深入研究了神話,到現在還繼續研究希臘的一切,甚至想學希臘語文,常告訴我很多標誌和店名源自哪個希臘文。」

張老師教畫多年,早年在坊間兒童創作室工作,及後任教中學,強調近年看到中學生創作時側重概念,忽略了在基礎上下苦功。「所以我們鼓勵家長帶孩子去看畫展,因為藝術欣賞對創作很重要,他們來畫室可以領略創作要有一個吸收的過程。例如畫一件樂器要研究它的細節,不能憑空想像,故上課時我們用真樂器去教,也會給他們看很多畫和故事書,問他們很多問題,在視覺元素上紮根。」

培養藝術家視野

家長林生第一次看到小女兒青柔的相機作品和她的四格畫,很有感觸。「青柔把零至四歲時最深刻的事一一畫出來,今天她很喜歡游水,但看了她的畫我才知道原來兩歲時她學游水的過程很辛苦。」

他的長女葆晴也在畫室成長,今年九歲的她用家中的寵物烏龜作主題畫蛻變畫,筆功細緻。林生謂囡囡現在喜歡逛藝術館,並愛分析一幅畫的視覺元素。「她不會說像或不像,而是分析綫條、顏色。上課時涉獵到的不只是視覺藝術,導師用多元的方法,例如畫樂器也可以是藝術的啟蒙。這些小種子很有用,小朋友會放東西進樂器中去聽聲,明白藝術是可以有很多角度去思考的。」

撰文:胡麗珊

攝影:陳偉能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