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孝忠
馮孝忠

防難,救難,兩難

發佈時間: 2016/02/05

防難,救難,兩難

協成行集團的方潤華先生送給我唐太宗時宰相魏徵所編集的至理名言《群書治要》,覺得有些大道理真是永遠都用得着。「教人曲突遠薪(改善煙囱,放好柴枝),固無恩澤,燋頭爛額,反為上客。蓋傷其賤本而貴末,豈夫獨突薪可以除害哉?後世多損於杜塞未萌,而勤於攻擊已成,謀臣稀賞,而鬥士常榮。」

現代語言來說,為人改善防火措施的,未必得到太多人表揚,但發生火災之後救火救人的就會被視為英雄,受人歌頌。我們普遍忽略防範未然,出事後才拼命搶救,本末倒置,正所謂「臨急抱佛腳」。管治有方,令到大家安居樂業的官員未必民望高企,但危機爆發才出現的救星就得萬民仰望。

這個大道理,放之許多事情都是相應的。例如環保問題,慢慢枯萎的大地得不到現代社會的集體關注,大家物慾需求不斷上升,離開大自然愈來愈遠,發展為重中之重的課題,忽略了大地也是需要休養生息,不能給人類無休止的榨取。直到現在一些國家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直接威脅大部分人的食物、水源、健康,才令到各國政府願意促成巴黎氣候變化協議,但大地是否就能開始康復,還很難下定論。

希望全世界都能覺醒,明白因果迴圈的道理,和我們的生命是與大地分不開的關係,共同保護環境。物質文明的進步未必能增長我們的智慧,更可能蒙蔽了我們對事實的認知。

韓國法頂禪師曾經提過,非洲部落得到化學肥田料後產量大增,但酋長指示族民只耕種一半農地;哥倫比亞的原居民從白人移民得到利斧,卻沒有砍伐更多的樹木,只是增加了休息的時間,於是大自然和人都能休養生息。這些前人雖然沒有學禪,也沒有我們的科學水準,但比我們更懂得生活、懂得知足,可能比一些物質生活水平高很多的現代人更快樂。

在香港,家人偶爾能一齊去實驗農場消閒耕種就已經是福氣。禪就是生活的實相,只是我們給自己的壞習慣和壞思想蒙蔽了。佛教語謂「無明」,佛陀不是發明了禪,他只是發現了禪,提供了修禪的方法,無論是坐禪、觀想、討論公案,目標都是直達實相,摒除各種妄念與執着,活得快樂自在,禪也是生活態度。

(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生銀行執行董事,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