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善用利市錢 培養正確金錢價值觀

發佈時間: 2016/02/15

利市錢,相信是兒童一年間最大筆的收入,運用得宜,是灌輸正確金錢價值觀的好開始。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多年前成立兒童銀行,啟導幼兒如何使用金錢。學者相信,灌輸需要和想要的道理外,透過金錢還可以灌輸樂善好施、孝順長輩和路不拾遺的觀念。

別小看劉昊晴只得五歲,她每年𢭃得的利市錢高達$7,000至$8,000,多年加起來已有可觀的「身家」。五歲的她開始對數字有一點概念,會叫媽媽把零碎的錢幣給她放進小錢包內,成為自己的零用錢。去年行年宵市場,媽媽給她$20消費,她只能買到一些糖果,小妮子第一次嘗到金錢的價值,但發現$20只能購得那麼一點零食,於是今年主動提出要$100,希望可以買到更多心頭好。

需要 VS 想要

到底$100對小孩來說是否足夠?可以購買多少需要與想要的東西?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幼兒、長者及社會服務學科策劃組高級項目主任鄭曉萍認為,小孩子對金錢的價值還未懂得太多,但當他們有一點數學概念後,就要先灌輸「需要」與「想要」的基本消費概念。糖果或實用的文具都可以是「需要」品或「想要」品,「購買一枝筆就是『需要』,同時購買數枝筆便是『想要』了,因為根本不需要使用太多的筆。」她說。同樣,購買一件衣服是「需要」,但購買多件同款只是不同顏色的衣服便是「想要」了。

要教導孩子管理自己的金錢,鄭曉萍認為方法愈具體愈好。新年所得的利市錢,不少父母都會悉數存進銀行,對孩子說將來留給他們用,她認為這樣並不具體,「父母宜把利市錢中一小部分給孩子消費,帶他們往購物,從實際買與賣中感受錢幣的往來,從生活化中理解金錢的價值。」

先放儲蓄罐

所以,她認為子女的利市錢或零用錢,宜先存進家中的儲蓄罐內,不宜直接存進銀行,「這樣孩子可以定期數算自己的金錢數目,達到一定數量才存進銀行,讓他們領會到金錢是積少成多,儲蓄的概念便更具體。」現今不少孩子都認為金錢是從櫃員機中提取,沒想到要先儲蓄才有錢可用。在這個節日𢭃來的利市,父母給予子女金錢購買心頭好後,也可以告訴他們把餘額存起來,持續一段日子後,就能看到金錢是由一點一滴積聚起來的了。

從消費學習良好品德

金錢管理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元素,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的幼兒教育中心,六年前便成立了一個「兒童銀行」,目的是從教授正確的消費中,灌輸金錢的其他意義。中心內設有模擬的銀行櫃位及櫃員機,及由學生設計的生活場景,包括超級市場、銀行、工作角和慈善機構。學生都是未來的幼師,他們一年內為20家幼稚園提供理財工作坊,讓幼兒到來親身體驗購物消費,銀行提款存款,先工作後獲得薪金等經驗,令幼兒明白金錢是需要靠辛勞換取,要適當使用。

過程中,幼師會走到個別幼兒身旁,刻意丟下錢幣,考驗幼兒是否能夠路不拾遺,不會把拾到的金錢據為己有。除了消費外,幼師亦會引導他們把部分金錢捐給有需要的人,「我們相信良好的金錢觀念是包括『仁義禮孝』四方面,不浪費金錢外,還懂得購物來孝順父母,和施予有需要的人。」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