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銀行股的高息「陷阱」

發佈時間: 2016/02/16

昨日提到,我有一位姊妹在過年前,以52元左右的價格,買了少許滙豐(00005),因為她認為,滙豐股價已很低殘,息率又吸引!

這位姊妹後來WhatsApp我,提到滙豐的預期息率已高達7.5厘左右,以她的買入價計,就算股價即時跌了,但至少有7厘以上的股息作為Buffer(緩衝),照計衰極有限,問我是否如此。

很多姊妹都因為內銀股,及近期滙豐和渣打(02888)等大型銀行股的股價回落,被它們的息率吸引了而吸納。我明白這些確實都是大型股票,風險應比其他二三綫股為低,而且,有大約7至8%的股息「墊底」,就算股價下跌,確實可用股息補償一下。但有兩點我想提醒一下。

首先,大家在大利市機見到的股息率,大部分都是往績息率,即以2014年的實際派息除以股價得出來的(絕大部分公司尚未公布2015年全年業績)。這些股票的股息率愈來愈吸引,是因為它們的股價大幅回落,即是分子不變,但分母細了,除出來的股息率便提高了。

業績倘轉差 派息額度下降

但最大問題是,為甚麼這些股票的股價會大幅下跌呢?大部分原因都是它們的業績有機會轉差,如屬實,它們就未必可以派回2014年的股息,更何況是增加派息,所以這預測的息率絕不可靠。

就算妳看到的,標明是預期息率,我認為也未必可完全作準(當然會比往績息率好一點),因為所謂的預期息率,主要是由分析員根據最新的經營情況,調整了他們對公司的派息預測而得出。不過,到底這些預測又有多準確呢?(大利市機顯示的,都是不同券商預測的中位數)。萬一某公司的經營真的很差,它們真的可不派息,上次渣打的情況就是如此(而且還要供股),所以入市前,必須有心理預備。

另外,就算真的有7至8厘的股息率,就安全嗎?這當然比沒股息好點,但卻非絕對沒有風險的,內銀股就是最好的例子。過去幾年,內銀股的股息率普遍都有5%以上,但它們的股價跌幅,又豈止每年5%呢?

我挑選了4大內銀股和4隻本地大型銀行股跟大家說明一下(見附表)。

本地銀行股中,過去一年跌幅最大的要算渣打。以上周五的收市價對比該股的52周高位(下同),跌幅高達63.6%,但它也是表內8隻銀行股中,預期息率最高的一隻,達到9.4%。

憧憬經營改善 等待長綫回報

但渣打在去年11月公布了2015年的第三季業績後,便宣布不派2015年的末期息。以渣打2014年每股合共派息86美仙(折合約6.7港元),並以上周五收市價44.65元計,往績息率高逾11%(每股派息因為供股令發行股數增加,從而令每股派息減少),實在非常吸引。

而2015年渣打的預期息率仍有9.4%,我相信,這個預測數字並不準確,因為2015年上半年,渣打的派息只得14.4美仙,比2014年同期減少了一半(2014年的中期息是28.8美仙),由於渣打已決定不派2015年的末期息,因此,渣打的2015年每股派息就只有14.4美仙,折合約1.1港元,預期息率其實只有2.5%。

當然,如果妳是看長綫,2017年渣打的經營情況有改善,也有機會回復全年派息的,但這個要等到明年才有機會出現!所以,就算是其餘的銀行股,大家如果要買,也必須有心理準備,要持有一個較長時間才可有回報呢!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