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學打中國結 傳統藝術藏故事

發佈時間: 2016/02/17

過新年總會不時看到中國結製品裝飾,本港不少中國結愛好者也在新年展示這種傳統藝術。家長不妨多點引導,讓子女認識中國結的寓意。一起學做中國結,更可培養孩子的耐性。

創作中國結達30年的繩藝家張寶賢(羊媽媽),和日本手毬專家兼中西繩藝達人黃秀娟(Rita),在新春期間分別在不同商場展示她們獨一無二的自創中國繩結藝術品。

Rita:一條繩考耐性

Rita曾到日本學習當地傳統手毬製作,「我今次會把手毬和中國結兩者結合,讓小朋友同時見識中日傳統文化。」她謂去日本人寺廟,常會見到有人求御守(護身符),而裝符小袋上的裝飾結式便是中國結。這天她教授陳太和八歲的汶汶製作,步驟雖不多,但要求專心和靜。

Rita解釋只要孩子懂綁鞋帶,便可以學做中國結,它最有趣的地方是只以一條繩,便把多個基本圖形整合起來,繞結時要保持頭腦清晰,因一不留神錯一步,便要把結打散、重新來過。「繞結要保持手眼協調,基本圖形不難學,反而最花時間是把形態細心塑出來,令圖案變得對稱和諧。打結可能只花15分鐘,但塑形要半小時,當中很講求力度、觀察力和憑個人感覺,有些成年人就算單對單示範,就是塑不靚。所以說中國結很奇妙,製作時繩與主人的脈搏如同彼此調和中,小朋友學習可培養出耐性。」

羊媽媽:分享箇中寓意

羊媽媽在其繩藝家專門店不時會教授親子手繩,再進一步讓他們認識和欣賞較複雜的中國結。她解釋,中國未有文字之前,人們用打結溝通,後來演變成今天不同的生活裝飾,例如在轎、門窗、衣飾上都會掛起中國結,故小朋友也能欣賞其美感。現今較常見到的中國結約有七、八種,包括在酒店、食肆中常懸起來的盤長結吊飾,有寓意平安之意。「我喜歡盤長結,其中央位已織入穩重的核心,可以吊掛較重的東西,而且是雙面呈現富美感,不過小朋友較難學習。」她建議家長可與孩子製作容易入手的雙錢結,「只要三步便結到一個,大人教小朋友一起結,可同時分享這個結的小故事。其實雙錢結是現代人叫法,因結式近似兩個古錢相疊,它的古意為『同心結』,因是由兩個心疊成,所以在古時婚禮,一對新人會在新房用腰帶結這種結式,作為傳統儀式,取其同心的好意頭。」

啟動孩子想像力

Rita同時帶來了她的西洋結和日本手毬創作,向汶汶講解手毬特色。「它是在圓球上創作,球體用環保物料,再用綫交錯去組合圖案。手毬也是由中國傳入,日本婦女過年時很忙,故習慣造手毬給孩子玩,不讓他們打擾;而它們與中國結相同的地方是也有傳統的圖案寓意。」

Rita比較喜歡中國結中如意結的結構,展覽中她把如意結和菊花結整合,變成大型掛飾作品。「用三個酢醬草結組合成的如意結常常出現在中國的結式中,如意結靈感是古時的不求人(如意),觀察如意結與這物品的關聯,得靠一點想像力;而酢醬草結很有趣,因它是由三葉草合成,由於一雙耳呈現蝴蝶狀,故又名中國式蝴蝶結。」

撰文:胡麗珊

攝影:湯炳強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