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從《弟子規》出發 以藝術教品德

發佈時間: 2016/02/19

近年不少幼稚園也有教導幼兒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等兒童經典,以期為孩子奠定品德教育,也讓小朋友認識中華文化。早前香港悠揚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弟子規」文化藝術節,除了舉辦「全港幼稚園、小學《弟子規》朗誦比賽」,更於香港文化中心舉行文藝展覽,以及大型原創音樂舞劇。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弟子規》句式整齊、三字一句,小朋友讀起來朗朗上口。合辦機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余昭科表示,《弟子規》、《三字經》等兒童經典,內容教導基本品德修養、尊敬父母、友愛兄弟、謙恭有禮等日常生活應有的禮節,能讓孩子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近年社會浮躁,而文化藝術能沉澱人心。《弟子規》全書千餘字,用字淺白直接,也貼近日常生活。」

作常規教材

前藝人曹眾擔任了朗誦比賽的評判,她指現場看到小朋友的演出很感動,「因孩子年紀都很小,但上台都表現淡定、不怯場;甚至有小朋友因緊張而忘記句子,也會懂得先說『謝謝』才離台。而獲得冠軍的女孩子,更能用古韻誦讀,這需要學校及家庭兩方面一同培訓,才可做得到。」

她現年四歲半的女兒學習《弟子規》也有一年半,「她在三歲時開始讀。那年為家燕媽媽一個演出活動當主持,《弟子規》是他們的常規教材,看到小朋友面對後台忙亂的環境,仍很有禮貌、很自信,更觸動我要讓女兒學習。加上她就讀的幼稚園也鼓勵,便買了書及教材學習,三、四歲孩子一般已能背到兩、三段,但要堅持每天練習,才能熟練。」

說人生道理

曹眾女兒早前也有參加比賽,但她笑言自己當評判,所以沒有打分給女兒。「參與比賽的目的只是讓她多一些經歷,讓她看看其他小朋友也懂得《弟子規》的道理。」

她自言小時候在內地沒有機會接觸中國文學經典,長大後自行補修,更覺得自小培養很重要。「每句說話也是人生道理,在學習過程中,我也會教女兒當中的意思,如對父母、師長要尊重、要主動與親友打招呼,有能力便要幫助別人等。有時我叫她,她不理睬,只要說一句《弟子規》裏的『父母呼』,她便會即時明白,回我下句『應勿緩』,大家會心微笑,這樣教孩子不傷感情……學校是培養知識,家庭有責任從小教好孩子品德,他們才懂得推己及人。」

舞劇引發興趣

曹眾也在舞劇中擔任女主角,她指舞劇的主軸是描述一個家庭中,兒子學壞、做錯事,令父兄痛心的故事,而她飾演的天心,則是代表文化與良心的角色。「故事講的是家長與子女及兄弟間的關係,一家人一同觀看最好,爸媽也可通過藝術、音樂及舞蹈的形式,讓孩子先感受美感,再來引發他們的興趣。不妨告訴孩子,百年前的小朋友已在讀《弟子規》,為彼此增加互動話題。」

撰文:李越樺

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