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銀行靠CoCo Bond渡難關

發佈時間: 2016/02/22

銀行靠CoCo Bond渡難關

上周五提到,我跟姊妹Lucy談到近期財經界熱論的CoCo Bond(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一般譯做應急可換股債券),但在認識CoCo Bond之前,我先向Lucy講解何謂Convertible Bond(可換股債券)!

然後,我告訴Lucy,可換股債券和應急可換股債券有一個很重要的分別,就是轉換權方面,可換股債券的轉換股票權利,是在債券持有人,而應急可換股債券的換股權利市在債券發行人!當我想進一步講解時,Lucy很快給我另一個WhatsApp。

「其實,轉換權在哪一方照計不太重要,只要對債券持有人有着數便可,對嗎?」Lucy的想法很合理,但現實往往不是這樣美好!

風險大 但票面利息高

「那妳錯了!當妳行使可換股債券,將它轉換成股票時,肯定是因為股價已升超過行使價。換句話說,妳是以低價買入股票,即時沽出便可賺錢!但應急可換股債券剛好相反,是當不利於債券持有人時,發債人(主要是銀行)便會要求妳轉換,由債仔搖身一變成為股東,而妳持有的債券面值肯定是會減值的,藉此協助發債人應急,或渡過難關!」

「吓!這樣嗎?那怎會有人願意買這債券呀!」

「不,市場上確實有投資者會買這類債券,主要是對沖基金或者其他專業投資者,因為這類債券的票面利息特別高。在太平盛世時,尤其是近幾年的低息年代,如果每年有高單位數的息率水平,其實是很吸引的!」

「原來如此!但為甚麼主要是銀行發這類債券呢?」

「正如剛才我們所說,這類債券在金融海嘯後大行其道。妳記得當時銀行的經營遇到很大困難,急須補充資本吧!因此,有金融機構想到發行這類債券(某程度上,類似的債券也曾經發行過,只不過定位沒有現在清晰),並給持有人一個特別高的利息,但就列明在某些惡劣的情況下,發債人有權要求債券持有人將債券轉換成股票,但價值肯定會下跌!妳可以想像,這批債券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本來是負債,但一下子變成股本,那麼就可以大大減輕銀行的壓力!」

「是甚麼惡劣情況,才要債券持有人『有難同當』呢?」Lucy很自然地問。

「每種債券的條款都不同,但我可舉些例,如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低於某一水平,又或股價低於某一水平等等!」

「明白!但甚麼是資本充足比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我經常在財經新聞中聽到這名詞,但不知代表甚麼?」好學的Lucy又再問。

「所謂資本充足比率,是指銀行每做100元生意(即100元的貸款),手上有多少百分比的資本去支持!又或者說,是銀行手上的資本和持有所貸款項的比例。妳可以想像,資本充足比率愈高,銀行就愈穩健!」

減負債 補充資本充足率

「怎樣才算高?」

「早年大部分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都是單位數的,例如7至8%,但金融海嘯後,監管機構加強了監管,現在大部分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都升至雙位數,例如10至12%左右!」

「哦,原來如此!我明白這種債券對銀行的好處了!但我就不會買了!

「妳放心,現階段這類債券都只可以售予機構投資者!」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