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沒有校舍的幼稚園 自然環境學解難

發佈時間: 2016/03/01

幼稚園應是孩子愉快學習的地方,無奈小朋友也開始要面對不同的要求,有家長因而找尋建制以外的選擇,希望還子女開心童年。愛童行學園以芬蘭遊戲中學習等理念建立,學校沒有校舍,孩子透過戶外的真實環境,學習如何解難。

創辦人Kinal Ng自言讀中學時已在思考教育問題。「中一測驗時有同學對我說他好驚,因怕應付不了,但我同樣因怕考不到高分而有壓力;至今仍令我好深刻,因不明白同一份試題,如何評核出不同人的能力,但當年作為中學生,要升學便要考試。」

他中四時開始探索教育夢,唸大學時研究芬蘭、德國教育的參考書,2014年籌劃以芬蘭教育理念建校。Kinal的三名子女分別七個月至12歲,五歲的二女Phoebe也在學園就讀,他謂正策劃小學讓學生銜接。當年他大仔曾入讀多間幼稚園,令他發現小朋友困在班房內學習的方式,不合乎幼兒的發展需要。「兒童本來就有很強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只要不打壓他們,引導他們,便會很自然地提升到能力。故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也是最真實的環境,容許小朋友問、開心時可以大笑、可以嘈,而不是返學為了完成任務,沒了童真。」

同一老師跟進

愛童行主張芬蘭教育,包括體驗式學習、混齡及讓孩童主導,到處都是教室,學生三年內由同一老師跟進,讓師生培養感情。「傳統學校的教具是剪貼、圖畫,並不真實,我們想小朋友在真實環境去認識世界,故會走入社區中學習。而老師是生命教練,了解學生特質,研究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孩子按自己進度學習。」他強調芬蘭的教育理念是照顧每名小朋友,不忽略能力稍遜的孩子,寧願讓學得快的去等候他們。「這樣的普及教育價值觀,令他們國家沒有差的學生。然而香港行精英制,犧牲能力不濟的人,故我希望嘗試在香港實現芬蘭學校的成果。而德國七歲前禁止教學術範疇的東西,包括寫字,因要保護小朋友最寶貴的好奇心。」

真實社交環境

22個月大的天樂不能坐定定,有自己個性,媽媽黃太笑謂因開學前三天有熱身日,師生在沙灘玩,讓老師觀察孩子們特性,天樂用了幾天時間已能坐上十分鐘聽故事。「對他不容易,之前去Playgroup故事時間他一定走開,現在可以由講BB話到講到一句句子。上周孩子玩了兩天水,在水中伸展手腳,老師會按他們的能力去教,天樂好鍾意滑草,這些平日好難玩到。」黃太相信遊戲中學習,「好簡單的遊戲,已叫他開心不已,這樣已是我的期望!」

戶外上課樂趣多

現時學園會租用營地,利用平日較少人使用的博物館、郊野公園、遊樂場上課,直接用現場環境設計課程。學園分上下午班,現時有12名學生,分二至三歲及四至六歲組別,孩子試過在烏溪沙青年新村戶外上課,玩過搓麵粉、手指塗鴉、玩水和爬樹,也曾用膠樽連貫同一主題,教他們創作水槍、燈籠等。

撰文:胡麗珊

攝影:黃建輝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運慶

設計: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