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浸大黃維揚:科研要夠獨特

發佈時間: 2016/03/04

全球環境問題逼在眉睫,不少科學家努力研發清潔但高效能的能源。46歲的浸大化學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黃維揚,就憑金屬有機化合物研究,獲湯森路透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科學家」之一。他坦言,跟從別人步伐不是壞事,但要有獨特性,優化也是一種藝術;但多數人不做而你做,就更能開啟成功之門。

金屬和有機化合物,不論形態、性質均大相逕庭。當傳統有機化合物的研究如火如荼,黃維揚決定多走一步,結合金屬和有機化合物,成金屬有機化合物,如「金屬乙炴類聚合物」和「金屬磷光化合物」等嶄新材料,用於「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和「太陽能電池」等發光器上,既降低生產成本,更提升效能。

考究金屬有機化合物 獲好評

金屬有機化合物製成的OLED,更可用於手機熒幕。傳統熒幕的白光由紅、綠、藍三原色構成,新材料僅兩色甚至單色便可發出白光;熒幕又可屈曲,打破固有手機樣式。

黃維揚目前正研究製作二維納米薄膜,可薄至單層結構,初步有助應用太陽能電池;更研究改用銅等較平價金屬代替,以進一步降低價格。他亦正與生物專家合作,以發光材料偵測細胞成象,或有助癌症等疾病研究。

運氣耐性重要 不斷試到成功

他認為,「跟從別人步伐不是壞事,但理應有獨特性,如果優化到變成自己研究,就是一種藝術;多數人不做而你做,便有niche point。」但一味創新是否唯一法門?他認為不能「無的放矢」,須考慮研究範疇是否全球性關注議題,及現有資源能否應付。黃坦言除化學知識,更需要運氣和耐性,「1,000個有一兩個成功已很好,不斷失敗仍要試,直到效果最好。」

黃維揚以18年時間,由助理教授擢升至系主任,他強調勤力很重要:「我並不聰明,但我很勤力,因此對學生有期望,如他們盡了力而做不到,我會buy;但不勤力的話我不會欣賞。」

新生學額分配 浸大嶺大失勢

教資會與八大院校每3年就進行「優配學額」機制,重新分配部分一年級學額,以保障資源用得其所。但最新2016至19學年的分配顯示,浸大和嶺大雙雙成為「輸家」。

黃維揚認為,部分大學資源明顯佔優,而規模較小的院校,只能在特別範疇較佳,但不足以提升更多學科;浸大的研究生限額亦少於其他主要大學,「令人力資源都比人少,這方程式應否有所改變?」他補充,政府投放科研的資源,與韓國或新加坡相若,但就新加坡僅得數間公立大學而言,資源比例明顯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