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青年𠝹額頭博like自殘成歪風

發佈時間: 2016/03/18

學生自殺事件接連發生,社會關注學生情緒壓力。有青年在Instagram發布𠝹額頭自拍照,相片於網上瘋傳。精神科醫生指青少年自殘方式層出不窮,部分人更將社交網站變成自殘表演平台,擔心這種扭曲價值觀的心態蔓延。

日前有網民在討論區上載青少年自殘相片,顯示有人將額頭𠝹出一道道血痕,事主自拍並在Instagram(IG)發布,並留言:「我傻咗啦,11條」及「唔緊要」,更附上「笑到標眼水」表情符號。相片令不少網民驚訝,亦有人擔心其他年輕人仿傚。

網友竟表認同 價值觀扭曲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指,自殘分為兩大類,有些純粹不開心,借弄傷自己發洩情緒,「但現在多了人為英雄主義,原想貼相獲別人安慰、認同,見到多人like或留言,漸把社交網站變成(自殘)表演平台,扭曲價值觀。」

傅續指,曾有初中男生因身材肥胖,自我形象低落,「他用玻璃碎在肚皮塗鴉,視身體比一張爛紙更無價值,可隨意劃花。」事主更自拍「戰績」相,WhatsApp給同學,被學校揭發事件。另有中四女生因失戀,用煙頭燙傷無名指位置,還向朋友笑稱烙印如戴了鑽石戒指,藉此宣洩不快。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𠝹手是青少年常見自殘手法,過去未聞有人𠝹額頭,「因額頭位置明顯,估計事主想引人注意,或覺得做法好型、夠潮。」她坦言青少年特別易受朋輩影響,擔心其同伴「有樣學樣」。

倡政府尋高危者 主動協助

另一位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說,據過往經驗,7、8成𠝹手個案是女生,她們遇壓力多選擇內化方法解決,例如躲起來哭或傷害自己;男生反而會向外發洩,例如向人發脾氣及擲物等。近日就學生自殺問題,不少社福機構及學校也設輔導專綫。鄒凱詩建議政府或機構透過社交網站,搜索類似自殘或自殺帖文,主動接觸高危個案,傳遞求助資訊給他們,或可減少慘劇發生。

記者:翟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