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儀
楊美儀

實體書店的魅力

發佈時間: 2016/03/18

香港有誠品書店後,我已不去台北了。今次再到台北,發現重慶南路相比起三年前,書店數目少了一半,整條著名書店街面目全非,令人惋惜。除了書店減少外,整體還是老模樣,人們的工資和生活指數沒變,究竟是好是壞?我最愛吃的韭菜包,小的依舊是15元(台幣,下同)、大的30元,書價200元以下的近乎絕迹,一般在320至400元,一個便當才180元,怪不得台灣書友呻買書是高消費。

有些書友為了慳錢索性網購,在網上落單很方便,只需兩個工作天便能在附近便利店付帳取書。剛出版的新書大多有九折;有些出版了兩年的,更半價就有交易,可能這是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的其中一大原因。

一直很喜歡台灣的讀書風氣,但書店減少無疑削弱人們的閱讀興致,尤其是年輕人,讀書是一種可培養的興趣,但缺乏氛圍推動,怎能培養讀書風氣?有人認為電子書普及是令全球實體書店生存困難的關鍵,有見英、美書店相繼遭電子書打倒,法國政府為了鼓勵人們開書店及讓書店不致滅亡,於是提供補助救亡,此舉值得全球政府參考。

實體書店與網上書店的最大分別,也是它最有價值之處,就是讓人感受其文化氣息和閱讀氛圍。無論科技如何進步,有些東西是不能取代的,任何一位跟我一樣愛書的人,都享受把書捧在手上的質感,愛翻書時飄出的那股氣息,愛一面閱讀,一面把當時的讀後感筆錄在書上。對我這些視閱讀為精神食糧的人而言,好書百看不厭,值得擁有!

總認為經營書店需要有一份使命感和社會責任,要有提倡閱讀文化的精神動力。香港有幾間較具歷史的連鎖式書店,如果它們不是中資背景又怎能在文化沙漠上屹立不倒?但可能也是有靠山緣故,書店多年來未見與時並進,只是文具書籍的消費場所,所以未能成為讀書人的聚腳地。每個地方都需要促進閱讀文化,因為書店是培養人文素質的好地方。期望誠品書店能在香港開枝散葉,在這片文化沙漠上抓緊生存辦法,好好活下去。

(本欄逢周四、五刊登)

撰文: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 HerbalGram創立人、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
欄名: 緣來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