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通波仔新支架 減服藥期

發佈時間: 2016/03/22

心臟病是本港第三號殺手,其中以冠心病為主,患者或需接受「通波仔」治療,患者使用現時最常用的支架後要服用高達12個月抗血小板藥,但近年出現新一代支架,患者手術後只需服用1個月抗血小板藥,適合高風險出血人士。

現時本港公立醫院每年有約6,200人接受通波仔手術,最常用支架是藥物塗層支架,支架上的藥物可令血管收窄機會減至5%,但為防止術後血小板集結致栓塞,患者需服用6至12個月抗血小板藥。

出血風險高 只需用藥1月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兼心臟科專科醫生甄秉言指,接受通波仔人士之中,約有15%屬高風險出血人士,包括年齡大於75歲、貧血、患癌症等,通波仔後出血風險比一般人高4倍,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有機會致嚴重出血、甚至死亡。

甄說本港公立醫院2014年引入新的無聚合藥物塗層支架,近半年約有20多名患者用過,由於支架無聚合物,減低血小板聚合栓塞的風險,患者手術後只需服用1個月抗血小板藥物,適合高風險出血人士。

他引述去年底在《新英倫醫學雜誌》刊登的全球首個大型支架研究指,相比傳統金屬支架,新支架可減低患者再次接受手術機會達5成,亦可減低心臟壞死、心肌梗塞等綜合風險達3成。

甄指去年曾有患者原定今年1月接受直腸癌手術,但11月發現心臟有一條血管阻塞程度達8成,若用舊式藥物塗層支架,術後服用半年至1年抗血小板藥物,難如期做直腸手術。最後患者用新支架及僅服藥1個月,可如期做直腸手術。

記者:畢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