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類固醇被濫用

發佈時間: 2016/04/01

許多人都知道,合成類固醇是西方醫學最強力的藥物之一,但副作用十分厲害,所以是令人又愛又恨的藥物。許多濕疹患者,都是靠醫生長期處方類固醇藥膏來應付痕癢,但效果因人而異,且無論成功與否,長期使用都會導致併發症相繼出現。2013年3月10日,香港醫務委員會裁定一位姓何西醫專業失當罪成,判罰停牌十個月,起因是這位醫生自04年開始,連續四年為一名18歲少女治療濕疹而注射了399劑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但她的病情一直未見起色,卻遭誘發患上糖尿,出現臉腫、嚴重抑鬱,甚至要終止懷孕。在醫生被判罪後,病人向傳媒慨嘆:「他毀我一生,判得太輕了!」

澳洲曾有三名兒童,因過量使用合成類固醇噴劑控制哮喘而引致腎上腺衰竭,其他國家更曾有患者因此而喪生。事件引起本港關注,因為此地有30至40萬名哮喘患者,當中一半是兒童。泰國清邁醫院一位醫生,亦證實著名歌星鄧麗君就是長期服用類固醇控制哮喘導致心臟衰竭,不幸英年早逝。然而醫學界人士指出,若不用類固醇控制哮喘,病人隨時會窒息致死。難怪數以千萬計的哮喘患者都遵醫生囑咐,每天服用或噴入適量被列為毒藥的類固醇藥物來「保命」。本來設計為救急用的短暫特效藥,漸成被濫用的藥物而釀成許多悲劇。

其實合成類固醇並非唯一選擇。一般病者大都不知道,多年來我掌握了濕疹及哮喘的真相,了解到濕疹是免疫系統嚴重受創結果,哮喘則是小支氣管神經叢中毒,過度收窄時令病人呼吸困難。

施行正本療法配合營養治療,已讓許多男女老幼回復健康,且沒有副作用,日後我將會另文論及。

事實上,真正類固醇是人體腎上腺所產生的,許多突發的病徵包括痕癢、敏感反應和痛楚等,都靠身體本身生產出來的類固醇協助克服。故此,醫藥界便鑽研如何大量生產合成的類固醇。最廣泛被用作合成類固醇原料的,是來自印度或墨西哥的薯蕷類Dioscorea composita及Dioscorea floribunda,美國惠氏藥廠(Wyeth)便在印度多處設有廠房,生產合成類固醇藥物來治理關節炎及製造避孕藥等。中藥常用的淮山﹙即山藥﹚也是薯蕷類之一,學名是Rhizoma Dioscorea。(待續)(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梁柏濤 美國自然醫療學會(1999)核准執業醫師,著有《令你震驚的健康真相》1(26版)及2(21版)
欄名: 健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