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陋習改不了?

發佈時間: 2016/08/05

華人陋習改不了?

曾經有人說過:塑膠水瓶應該像過去的玻璃水瓶一樣收按金,以便回收,阻止隨便扔擲而製造垃圾。

初聽有點不切實際,才十元八塊的飲料,誰花工夫大費回收的周章?但其實上發出以上聲音的人很有見識。

華人是個奇特的民族,既號稱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然而根深蒂固的惡習也非常多,如非以金錢利益衡量,便是在嚴懲管控下守規矩,而非公民信守同理心。

新加坡是個非常好的例子。立國初期,管理階層見華人生活習慣頗髒亂、缺衞生,屢教不改善,惟有立法嚴懲,竟然在極速的時間內看到成績,未幾新加坡即以遠東花園城市、乾淨利索馳名於世,至今不衰。可見華人陋習並非改不了,而是用甚麼有效方法導其改善。

背景與新加坡極相似的香港,原本衞生情況差不多,然而居住環境狹窄,情況更糟;另加不同年代新到的移民擁有不同的文明水平,曾經舉辦清潔香港運動雖見成績,惜後繼無力,政府部門不協調,招致執行乏力。

香港華人自私自利、忽視衞生與環境的本質,近年更趨白熱化,購物袋未收費前遍地膠袋,自從強迫性收費後,路上膠袋減少了。然而買報紙送紙巾,因為免費,周街用過的白色紙巾遍地開花。已經付款的膠樽裝蒸餾水、礦泉水、電解質飲料等各式瓶罐與發泡膠餐盒,變成街頭隨意扔棄至多的廢物。

大家最近關注內地垃圾漂浮港海,造成沒完沒了的海洋垃圾,情況絕對是他們消費、他們製造破壞環境廢物,卻由我們埋單。

香港人秉承華人自私特質,也是每天製造大量垃圾,最終誰來埋單?當然是我們自己與世人共有的海洋與空氣。

(本欄逢周三至五刊登)

撰文: 鄧達智 遊山玩水See The World
欄名: I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