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幼兒學數學 宜從生活入手

發佈時間: 2016/08/03

如何在幼兒階段建立良好的數學基礎?坊間有一些出版商以故事方式講解不同的數學概念,把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讓兒童能夠更容易理解到這門學問。教育學者認為,數學與語言及邏輯思維很有關係,故事有助理解,比操練算術更能提升學習成果。

牛津大學出版社剛出版了一套幼兒家用數學教材,名為「Oxford Path Maths Adventure」,全書共有40本故事書和活動冊,輔有數學教具,針對學前幼兒開始接觸數學概念的一群。

日常學習形狀

故事由數隻動物,如猴子、鸚鵡、海豚和小貓等在森林裏的互動開始,從樹木花草等兒童常見的大自然現象裏,帶出圖形(Shapes)、數目(Numbers)的概念,以此教導加減乘除,並引伸成不同的數模(Pattern)、用物件代替數目的代數(Algebra),以至分數(Fraction)概念等。

「如何讓小朋友明白數學背後的原理,從生活事物中去理解是最有效的。」設計教材的作者之一岑詩韻說。她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工程系及牛津大學,現為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課程顧問,亦有份參與設計高中教科書。她看到坊間着重操練算術技巧,兒童未必知道當中的原理,於是從孩子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如樹木、食物等學習數量與形狀。她們設計了像似積木的塑膠粒,以不同顏色的膠粒拼砌出不同的十的組合,以及用來教授面積和體積的概念。

建立邏輯思考

她認為幼兒階段應該感受到學習是生活化的,而非死板的。學習數學,最重要是學習一種邏輯思考,「現在的學生太早操練算術,令兒童未必知道數學的來源,這樣的學習並不理想。從生活事件中理解數字,有助邏輯推理,對孩子的語言及表達都大有幫助。」

故事形式帶出知識

以故事性帶出數學概念,除了牛津出版社外,坊間也有一些出版社以故事形式帶出數學知識。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出版了三套、每套十本的數學故事書,如《妖怪有多少?》,村民以妖怪威迫他們交出多少份糧食來算出究竟有多少隻妖怪;《「角柱」家族開派對》則是帶出不同的錐體和柱體的體積。出版社希望以閱讀富趣味的篇章學習數學知識,培養自主學習,以及擴闊學習視野。岑詩韻說制定高中數學課程時,看到高中課程的數學,一定要好享受學習過程才會學得好,她相信能夠把學習變得具體和生活化,學生能夠容易明白和應用,自然能建立良好的學習興趣。

撰文、攝影:馮淑嫻(lydia.shfung@gmail.com)

編輯:余敏

設計:Simon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