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解放軍運20上場 戰略投送力躍進

發佈時間: 2016/07/22

代號「鯤鵬」的「運20」正式服役,令中國成為繼美、俄和烏克蘭後,第4個能夠獨主研製200噸級大型運輸機的國家,不再受制於人,還將使解放軍的戰略投送能力大幅提升。

「運20」在氣動外形上與早已成名的俄羅斯「伊爾76」、美國號稱「全球霸王」的「C17」運輸機類似,均採用懸臂上單翼、高T尾翼設計。它機長47米,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大載重量達66噸,最高時速約920公里,航程達7,800公里,滿載航程約4,500公里。

在此以前,解放軍空運主力是「運8」和20多架「伊爾76」運輸機,前者載重僅20噸,航程短;後者數量少,增購要「睇人面色」,所以空運能力嚴重不足,滿足不了現代戰爭需要,連應對汶川地震等災難亦捉襟見肘。

將研更大運輸機

「運20」入役將令這情況改變。它雖未能超越「C17」,但載重、航電系統等方面都優於「伊爾76」,且貨艙空間大,足以運載一輛最先進的99A型主戰坦克。更重要的是,「運20」若能解決引擎問題,則生產將不再受掣肘;當機隊成規模,便可快速把重型裝備和人員投送到東南亞、中東,甚至歐洲和北非局部地方,真正形成戰略投送力量。

另外,「運20」還可以作為加油機、預警機的平台,這亦將提高解放軍的戰力和信息化程度。在中、美為南海問題面臨「攤牌」時刻,「運20」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然,「運20」初期每年產量或是個位數,這相對外界估計解放軍需要最少的200架,仍是遠遠不足。外界亦相信,「運20」只是戰略投送的第一步,中國還會研製更大,包括600噸的巨型運輸機。

大型飛機 尚欠「中國心」

中國發展航空工業數十年,但核心部分─飛機引擎卻一直做不好,不少頂級戰機、運輸機,甚至民用大飛機的引擎都靠入口,例如剛服役的「運20」和「殲20」隱形戰機,都使用俄製引擎,這不單耗費巨大,且受制於人。

隨着國家近年加大投入,這局面可望改變。消息指,中國正測試渦扇-20(WS-20)引擎,預計數年內可正式投產。這款大推力、大涵道比的渦扇引擎,雖然和美國普惠或英國勞斯萊斯的產品仍有距離,但總算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日後它將成為「運20」、戰略轟炸機和大型客機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