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頸動脈收窄 引發小中風

發佈時間: 2016/07/21

中風是本港第四號殺手,每年奪去約3,000生命。中風成因包括血管破裂或血管閉塞,約四分一個案病發位置其實並非源於腦部,而是頸部。

香港港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梁嘉銘表示,頸部的頸動脈收窄是中風成因之一。高危人士包括60歲以上、三高人士(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吸煙人士等,因頸動脈內壁容易積聚膽固醇和脂肪,形成粥樣斑塊,一旦斑塊受到血流衝擊而脫落,便有堵塞腦內的微細血管風險,嚴重會引致中風。

及時治療 防嚴重中風

一般人都認為中風是防不勝防的。事實上,部分內頸動脈收窄的患者,會因為堵塞較微細的腦血管,先出現短暫或輕微中風情況,稱為「小中風」。「『小中風』一般可視為中風前的先兆,因為其徵狀一般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而且沒有明顯後遺症,若患者能及時發現並妥善處理,便能預防嚴重中風。」

梁建議心血管疾病高危人士,應留意會否出現「小中風」徵狀,包括突然半身無力或麻木、口齒不清等,宜盡快求診及檢查。一旦發現頸血管有收窄,一般可接受藥物或手術治療,如以微創手術置入支架,擴張已收窄的頸動脈,改善腦部供血情況,預防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