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30億銀債唔夠分

發佈時間: 2016/07/20

30億銀債唔夠分

上日提到,姊妹Rebecca對於政府剛公布會推出,專為65歲長者而設的「銀色債券」(Silver Bond,下稱銀債)很感興趣,因為以現今的低息環境,銀債保證每年有2厘利息,比美國10年期國債的孳息大約1.55厘還要高,甚至比30年長債的2.27厘有過之而無不及(iBond最新一次派息是2.37厘)。

知道了銀債的吸引力後,Rebecca忽然想到,不如全家總動員去認購,希望能多買一點。

「正如我一開始所說,這是專為65歲長者而設的債券,所以,妳不可以全家總動員去認購的,最多只可以鼓勵妳父母和妳老公的父母,或其他長輩齊齊認購,希望可以多拿一點!」

獲派數額或不多 利息略少

「啊,對的,多謝提醒,我還以為是普通iBond!咦,如果不是人人可以認購,那每位長者應該可以多分一點吧!」

「有可能,但我相信,所謂多,也不會太多,因為合資格認購的人數少了,但銀債的發行規模也相應減少。iBond每次是100億港元,而這次的銀債只是30億。根據政府的公布,全港約有110萬65歲或以上的銀髮族,而上次認購iBond的大約50萬人中,約有6.5萬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即是合資格認購的人數縮減至一成二,而發行規模只縮減至是三分一左右。以人口比例計算,銀債的發行規模無疑大過iBond。但如果真的有6.5萬名長者認購,每名長者最多也只能分到不足5萬元的銀債,一年的利息收入也不過1,000元多一點吧,其實,對於退休後能夠多一點利息收入的長者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的。」

「妳說得很有道理,只是屬於好過無!」

「對呀!我一向鼓吹三合一的退休方案,即是把退休資產分成三部分,其中三分之一可以是高息股,也可以是收租物業;另外三分之一是年金,以上幾項最好在退休前部署,到了真正退休時,再把手上一些有風險的資產變賣,換入穩陣的定息工具,成為最後三分之一的退休資產。不過,過去幾年,香港正處於低息年代,存款利息接近零,所有穩健的定息工具,回報都十分低;回報稍高的定息工具,都必須冒一點風險,不大切合退休人士需要!這次的銀債確實可以填補這個空間,可惜金額只有30億,我認為是太少了!」

沒有二手市場 難購入更多

「同意,我看報紙,這次銀債好像沒有二手市場,不會在交易所掛牌,即是長者們也不可以在二手市場再買?」

「對呀!當然,因為銀債有指定對象,將之掛牌上市,在二手市場買賣是有困難的。如果長者有套現需要,只可透過配售行要求政府提前以申請價贖回債券。但另一邊廂,如果有長者向政府退回銀債,是否有機制讓其他長者再買,政府好像沒有公布!因此,幾乎可以肯定,大家都不會買得多!」

「啊,對了,這次銀債是怎樣分配呢?」

「這次銀債是沿用iBond的循環配發機制,即是認購人數多於30萬的話,需抽籤才可獲一手(1萬元);相反,若認購人數少於30萬,但又超額認購,每人先獲派一手,餘下才抽籤分配。」(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