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人發明機械臂 助柏金遜病人

發佈時間: 2016/07/15

在英國名校倫敦帝國學院修讀「醫療機械人與圖像引導介入研究」碩士的香港人禤彥勳(Denis),將原本只用作學術研究的手戴式機械臂帶回香港,希望變成大眾負擔到的消費品;其針對柏金遜症、中風等肢體不便的患者的機械臂正不斷改良,預計明年底前推出市場。

Denis在帝國學院的同學主要研究手術用的機械科技,而他在讀中學時,便曾製作過專為已截肢傷殘人士而設的機械腳,基於這背景,學院建議他研究外骨骼裝置。

他朋友的父母有的是柏金遜病人,飽受手震等問題困擾,故他決定針對中風、柏金遜症、肌肉萎縮症等病人,研發手戴式機械臂,感應用者的手部有否不正常的震動幅度、頻率和動作等,再發出指令,減輕震動。因不想停留於學術研究階段,他決定將之變成實物以至是病人(消費者)能負擔的產品。

開發難度高 難覓投資者

去年他回流香港,隨即製作計劃書,以「MedEXO Robotics」名義報名友邦保險、星展銀行等大企「加速器」(Accelerator)計劃,又申請政府資助,至今累積了十多萬元資金,主要來自政府針對社會創新項目的資助計劃。星展方面雖未正式入圍,但已獲配兩萬元資助,倘若成功入圍,連同配對基金(Matching Fund),將可獲得約90萬元資助。

籌集資金過程其實處處碰壁,他坦言,在港從事硬件(機械)開發難度高,「MedEXO Robotics」至今仍未找到天使投資者。

不過,整個計劃的起動成本暫時不過是Denis自掏腰包的兩萬多元,「借用創客空間(Maker Space)的3D打印機造樣辦。不過現在有了資助,打算請些實習生幫忙和在共用工作空間租個地方工作。」

機械臂不可能令病人完全擺脫手震的情況,Denis希望「有些以前做不到的動作,戴上機械臂後可以做得到,有較正常、靈活和穩定的手部活動,應付到正常生活,至少能吃喝。」

最新版本則在改良中,「當硬件(感應)提升後,會將手震、手部僵硬兩種問題一併處理。」正式產品則希望於2017年年底前於市場推出,計劃以金屬片、碳纖維加上運動衣物料等製成,盡量減輕機械臂的金屬和「機械人」感覺。

攝影:陳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