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網售冒牌貨新招 扮「廠貨」「二手」呃人

發佈時間: 2016/07/13

近年「網上社區市集銷售平台」成為售賣侵權物品新平台,相關案件今年上半年已急升3倍,最年輕被捕者僅13歲。有侵權人士改以「廠貨」、「二手貨」吸引買家;海關指已加強網絡巡查及「放蛇」試購,促市民勿以身試法。

今年上半年海關偵破91宗網上售賣侵權物品案件,雖較去年同期略減,但近4成被捕者為學生。而近月有2、3個較大型的「網上社區市集銷售平台」冒起,網上侵權物品案大增至36宗,升幅3倍。主要涉及冒牌手錶、衣服鞋襪、電子產品、手機及配件;37名被捕者中有7個是學生,當中4人未成年。

一名13歲的中二男生早前在內地網站購入一部冒牌智能電話後,於「網上社區市集銷售平台」以千餘元轉售,圖賺500元「快錢」,惟上月被海關「放蛇」拘捕,是歷來網上賣侵權物品最年輕被捕者,他暫獲准保釋候查。海關助理關長(情報及調查)何珮珊指,不少青少年以為放售侵權物品無問題,又或難被偵查,結果為數百元墮法網。

海關大批「卧底」 放蛇試買追查

海關版權及商標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賴恩寧指,有關平台結合拍賣網及社交網絡的特點,除可將出售物品分類,亦可讓用家易於上載及分享物品照片,並具私訊功能。賴指,近月有人為逃避海關執法,棄用「高仿」、「精仿」等暗號,而用「廠貨」、「二手錶」、「玩具錶」、「原版」等字眼,部分人更下載官網圖片促銷,或設私人群組或帳戶防止海關「放蛇」。但海關已有大批「卧底」帳戶,會透過放蛇試買,人員亦會深入追查帳戶以往有否賣冒牌貨紀錄等。

互聯網變年輕人搵快錢捷徑

不少年輕人為賺快錢而墮法網,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指,有不法分子透過社交平台,聲稱只要聯絡到買家買投資產品,即可賺數千至數萬元報酬,令不少青少年上釣。

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助理總幹事蔣志恒亦指,互聯網提供一個低成本搵快錢渠道予青少年,令入世未深的年輕人誤墮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