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負息國債頻現

發佈時間: 2016/06/21

隨着英國脫歐公投(6月23日)臨近,全球金融市場,無論是股市、債市、匯市皆明顯出現Risk-Off的情況,風險胃納顯著下降,港股亦不例外,恒生指數由月初的21352點回落,至上周更曾跌穿過20000點。

避險情緒升溫下,投資者皆調配資產趨吉避凶,全球投資者皆自風險資產,例如是股票市場中撤出,並將資金泊進傳統的避險資產,包括國債、黃金等。

在這個情況下,國債市場明顯備受資金青睞,多個國家的國債孳息均直綫向下,高達逾8.5萬億美元的國債已步入負息區域,佔彭博環球主權債券指數中的34%,較之2月份時負息國債規模約7萬億美元,顯然是大大增加,其中,特別是歐元區的國債孳息更進一步在負利率區域中愈走愈遠,連創紀錄新低。

各國放水 債價續升

避險無疑是近期支持國債價格續升(孳息續跌)的主要推動力,但正如前所述,其實在此前已有不少國債,更有甚之是「投資」級別企業債,已經跌入負息區域,主要原因就是全球經濟增長持續疲弱,各國中央銀行惟有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應對。

低息環境下,加上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實施並加碼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進一步加劇債券負息的局面,現時全球約三分之二的負息國債是來自日本,惟日本各項經濟數據依然疲弱,負息政策令市場存疑。

而在國債孳息已經處於負區的時候,債券本身作為持有至到期並獲取收益的功能顯然是蕩然無存,一旦形勢逆轉,很可能又會是另一次危機的開端,此前「債王」格羅斯就直言,全球孳息水平是500年以來最低,目前情況猶如超新星般,總有一日會爆破。

究竟現時投資國債的取態是甚麼,負利率對央行、實體經濟又有怎樣的影響,以及更進一步刺激政策,例如是「直升機派錢」等的可能性及後果會如何,詳見下周一隨《香港經濟日報》附送的《投資理財周刊》「投資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