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及早發現的成本效益

發佈時間: 2016/06/21

有專家在《經濟學人》雜誌論壇上指,2012年全球共有170萬宗乳癌確診個案,亞洲佔40萬宗,加上不少與會者指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癌症患者病況都處較後期、甚至末期。種種迹象顯示亞洲抗癌戰況令人憂慮。

我非常關注作為亞洲國際大都會的香港,在防癌抗癌方面的努力,按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六號報告,三分一患者超過三個月才求醫,數據證實病情因延誤而變差。

與會者指傳統價值和保守思維在亞洲社會影響深遠,對抗癌工作構成障礙,故強調亞洲多國都專注於預防及教育,指這能減低應對癌症的社會成本。作為康復者,我認為定期檢查所帶來的不便實在是微不足道;從經濟角度看,治療晚期癌症費用遠比每兩年一次的定期檢查為高。所以女士們應注意乳房健康,有病應及早診治。「及早發現,治療關鍵」,患者除可獲得更多治療選擇之外,也能減輕公共醫療體系的負擔。

正如我們的近鄰地區台灣,於2010年開始推行全民免費,包括乳房X光造影的四癌普查,甚至派送小禮物以吸引市民參與。衞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房攝影可降低三成乳癌死亡率。在論壇中,台灣代表指政府已把癌症防控列為應對非傳染性疾病工作之首務,有關項目佔醫療開支12%;馬來西亞和印度亦推行先導計劃,即在落實普查前推行試驗計劃。

綜觀各地經驗,加上國際上有醫學證明,來自各國的50萬名婦女參與的隨機對照試驗,確認普查可減低死亡率,希望香港政府帶頭增撥資源,加強定期檢測和乳健教育,務求大幅減低乳癌威脅,減少抗戰犧牲者。

乳癌並非可怕絕症,只要在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戰勝」是有可能的。

(本欄逢周二刊登)

info@hkbcf.org

撰文: 霍何綺華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