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恩怨一粒米

發佈時間: 2016/06/20

中日恩怨一粒米

中日兩國,文字相通,通用漢字,食稻米,飲茶,用筷子,漢傳佛教,儒家思想,文化服飾,傳統節慶都有很多相同之處。但由唐朝、元朝、明朝到清朝,以至二戰期間,曾發生過多次戰爭。周六J5台即將播出的第二集《日韓台櫻花三角戀》,我嘗試由「一粒米」出發,去探索中日之間二千多年恩怨情仇的起點。

中國人自稱是華夏子女,日本人自稱是繩文人的後裔。於是我到日本人的源頭探索,位於青森三內丸山的繩文遺迹。日本九州和朝鮮半島之間只相隔110英里,在冰河時期是一片乾燥的陸地,繩文人就是這樣由大陸走過來,石器世紀(50萬年前)已到達日本。他們發明了在陶土的瓷器上裝飾壓製繩形花紋,故稱「繩文」。繩文人不懂農耕,而是靠打獵捕魚維生。

根據遺址考古,處於石器時代的繩文人,在公元前300年卻突然進入農業社會,學會了種水稻。因為日本忽然來了一批「新移民」--彌生人。

對比《史記》,公元前219年即始皇28年,秦始皇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三千人,前往東海找三座仙山,他攜帶了穀種,並有百工隨行。日本人尊稱徐福為「司農耕神」,就是為了紀念徐福東渡帶來了中國江南的水稻。

(本欄逢周一刊登)

www.facebook.com/JamesHongAkio

撰文: 項明生 智傲集團CEO, 旅遊作家
欄名: 明日世界